需求端表現較弱。化纖行業需求來源于下游紡織服裝,2011年后,國際金融市場動蕩,消費需求大幅下滑,歐美地區紡織品進口訂單量明顯下降,國內紡織服裝行業整體出口增速下滑,庫存高企,從需求端并未帶動化纖產品消耗。
高棉價影響國內紡織產品競爭力。國內外棉價仍然存在較高的較差,內外棉價差達5000元/噸以上。從成本的角度講,進口棉紗價格與國內棉花價格相當,國內棉紗完全不具備成本優勢,今年以來進口棉紗數量增加非常顯著,對國內棉花需求再次形成抑制。
粘膠短纖—價格存在修復行情。在國內棉花競爭性漸失的背景下,進口溶解漿在作為生產粘膠短纖原料其比例漸升,已占到粘膠短纖用漿粕總需求的50%。與木漿價格相比,當前粘膠價格基本合理。但粘膠短纖與棉花混紡,其性能與棉花部分重合,可與其進行替代,在當前較大的價格差距下,我們認為粘膠短纖有望逐步修復。
氨綸—擴產結束,行業回暖可期。氨綸行業當前供過于求,2010年、2011年是氨綸行業產能的密集投放期。至2012年,國內氨綸產能已達到48萬噸。經過兩年的快速擴張,當前國內氨綸產能已基本投放完畢,2013年幾乎沒有新增產能。當前氨綸產量增速已趨于穩定。預計新增產能逐漸消化后,行業開工率提升,氨綸行業景氣度有望環比回升,逐漸回暖。
錦綸—產業鏈仍在擴能中。2010年伊始,國內錦綸產能擴張提速,從聚合到紡絲都進入了快速的擴能期,現錦綸6產能已達150萬噸,今年前三季度,錦綸制造業投資額同比增長50%以上。下游需求一般,行業擴能迅速,再加上原材料己內酰胺產能不斷釋放、價格中樞下移,國內錦綸產品價格隨之下跌,行業盈利狀況堪憂。
滌綸—PTA、聚酯產能大量投放,PX供需缺口將加大。2012年,國內滌綸短纖產能增加約一百萬噸左右,而2006-2010年五年合計累計產能共70萬噸,2012年一年新增的產能便高于前面數年所有增量之和,市場競爭愈發激烈。至2011年底,國內PTA產能共計超過2000萬噸,2012年新增產能超過1100萬噸,行業產能集中投放,遠超過下游聚酯產能的投放力度。而上游PX供應偏緊,在民眾的質疑和抵制下,國內PX裝臵產能投放進度緩慢,進口量持續增加,2012年1-11月,國內進口PX量達到565萬噸,同比增速達24%。PX供應緊俏,對于過剩程度日益嚴重的PTA行業來說,利潤轉移逐漸變得困難,生產商的利潤被進一步壓制。
(東北證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