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經中文網近日報道,近日合成纖維的亞洲交易價格持續下跌,聚酯和尼龍價格比3月下跌了一成。
受到歐債危機繼續蔓延的影響,中國很多纖維生產基地的出口出現了停滯現象。此外,合成纖維的競爭產品棉花的國際價格驟跌,部分需求向棉花轉移,也影響了合成纖維的價格。
目前,多用于襯衫等衣物的聚酯短纖維交易價格為1.52美元/公斤左右,比3月下跌了約8%,比1年前下跌了2成。日本一家商社稱“中國的服裝銷售增長緩慢,纖維庫存情況嚴重”。此外,用于窗簾和汽車安全帶等產品的聚酯長絲價格也跌至1.87美元/公斤左右,同比下跌了約10%。中國是面向全球各國的纖維出口基地,而由于主要出口對象歐洲經濟低迷,工廠很難獲得新的出口訂單,中國國內纖維和布料開始出現積壓。
用于生產地毯等產品的尼龍長絲交易價格為3.45美元/公斤左右,同比下跌了約9%。輪胎強化材料合成纖維的交易價格也開始下滑。一季度中國新車銷售比上年同期減少3.4%,今后輪胎相關產品需求可能隨之減少,采購量因此出現下滑。
合成纖維的替代材料天然纖維棉花的價格也在下跌,其原因是來自澳大利亞和巴西的供給不斷增加。棉花多與聚酯纖維混紡生產襯衫和罩衫。如果棉花價格下跌,布料生產公司將提高棉花的混紡比例,合成纖維的需求會因此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