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糧食已實現八年連續豐收,但是農業發展仍面臨眾多的挑戰,國家發展改革委農經司副司長方言指出,要協調好糧棉油的均衡發展,要提高玉米單產,擴大棉花種植面積,抓好長江流域的油菜籽生產。方言是在5日舉辦的2011鄭州農產品(糧油)期貨論壇上作此表述的。
“從2004年以后,糧食生產實現了8年連續增長,但農業生產還是有很多問題。” 方言表示,“十二五”期間,最大的挑戰是農產品依然緊張,同時還存在品種結構、地區之間不平衡的矛盾、農業資源的約束以及日益增大的環境保護的壓力等。
方言指出,近幾年來,糧食主產區的產量和生產能力都有很大提高。但玉米產量增長主要依靠種植面積的增長,單產上升幅度不大,玉米產量增長還有很大的空間。要穩定南方的水稻生產,重點抓好北方的玉米生產,充分挖掘玉米生產潛力,控制玉米的深加工。
對于油料作物,方言分析,由于水稻、玉米效益比較好,今年東北地區的大豆種植面積繼續減少,情況不樂觀。冀魯豫地區花生的種植面積逐步下降,但產量逐年提高,這說明單產發揮了重要作用,下一步要加大投入,進一步提高花生的單產。此外,還要進一步抓好長江流域的油菜子生產,重點抓好機械化,解決用工費時的問題。
由于油料作物的減產和需求的不斷增長,中國對大豆等油料作物的進口逐年上升,目前,中國大豆進口量高達5480萬噸,占世界貿易量的一半以上,這推動了全球大豆價格的大幅上漲。
對于棉花,方言表示,糧食產量上升和棉花產量下降形成了強烈對比。由于國家對糧食的優惠政策較多,使得農民加大了糧食的種植力度,忽視了棉花生產,比如黃淮海地區的棉花種植面積、產量近年來出現了雙降。
由于棉花的減產,2010年棉花價格大幅攀升,據中國棉花協會統計顯示,中國棉花價格指數(標準級)從2010年9月1日的18002元/噸一路飆升,到2010年11月11日達到最高點31302元/噸。
“這種情況不能持續下去,下一步還是要均衡糧棉油的發展,棉花光靠新疆的產能肯定不夠。” 方言強調。
方言還提出,國家對于糧食價格要小步慢跑,不斷提高農民的種糧積極性。加大農業投入力度,在增加糧食補貼、油料補貼、收儲力度的同時,加強信貸投入。
對于國內糧食市場面臨的挑戰,國家糧油信息中心主任尚強民也表示,實現國內糧食市場平穩運行,協調好消費者利益與生產者利益,在未來一年中仍將是非常艱巨的任務。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可能面臨全新的問題,需要從生產、流通、貿易、消費等各個環節,增加國家安全供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