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閉100多家小企業是一件好事,有利于整個牛仔行業的重新洗牌。”廣東省佛山市均安鎮經濟促進局局長陳有環表示,倒閉牛仔工廠的數量只占到全鎮2000多家紡織企業的5%,屬于正常的淘汰率。
據均安鎮政府相關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均安已有105家牛仔工廠關張。陳有環介紹,“去年同期關停的企業有115家,從近年全鎮牛仔服裝企業的服裝數據分析,今年企業的消長屬于常態范圍。”據了解,倒閉的企業絕大部分為只有幾十人的小型企業,工藝和產品質量較差。陳有環表示,這些家庭作坊式小型企業的倒閉并沒有沖擊到整個牛仔服裝產業的發展,反而有利于資源向優質的規模企業集中。
困境
多因素疊加壓垮小作坊
佛山均安素有“牛仔之都”盛名,經過30多年的發展,目前已有紡織、服裝制造及配套加工企業2000多家,年產牛仔服裝2億多件,產值高達100多億。但受金融危機的影響,讓產品出口率達到80%以上的均安牛仔面臨困境。
奧富威公司服裝有限公司廠長張國良表示,受到市場萎縮的影響,今年訂單量大幅下滑,3到5月的降幅更是超過50%。8月份訂單量跌幅接近3成。
另一方面,原材料的上漲給企業帶來巨大壓力,尤其是棉花價格“過山車”,導致以棉花為主原料的牛仔企業成本迅速攀升。
此外,人民幣匯率不斷提升使企業利潤空間不斷降低。力高服裝公司董事長歐陽松表示,由于匯率上調,一些企業根本不敢接訂單。
而勞動力成本也大幅拉高企業成本。力高公司今年將一線工人的工資上調15%到20%,但是提薪并沒解決用工難問題,力高公司用工缺口依然達到15%。
在眾多因素的疊加之下,部分牛仔企業訂單不足,利潤率不到5%,從而選擇了停產或關閉。而今年新開的企業也同比減少了15.8%,只有155家服裝制造企業開張。
現狀
貼牌加工缺乏定價權
盡管超過百家牛仔企業倒閉,但陳有環認為這并不意味著均安面臨“倒閉潮”。他說,這將有利于整個產業的轉型升級,促使企業進行內部管理提升。為了引導企業加快轉型升級,均安鎮政府鼓勵企業進行技術革新、加強自主研發以及提高管理水平。奧富威公司廠長張國良介紹,該公司采用了JIT管理軟件,能夠縮短工作時間的同時增大產量,效率提高近30%。而力高公司則采用吊掛生產線等技術促進企業發展。
一直以來,均安牛仔主要依靠加工生產,大多通過貼牌間接出口,讓均安牛仔缺乏定價權,處于生產鏈的最低端。為了擺脫被動的局面,部分上規模的企業開始進行走“自主品牌”的道路。張國良表示,但由于大部分企業資金和人才不足,以參展和專賣店推廣的模式來開拓內銷市場仍然困難重重。張國良說,“目前最大的困難在于對市場的把握不足。”
出路
加速企業轉型升級
暨南大學經濟系主任劉金山建議說,由于進服裝產業門檻低,牛仔企業推自主品牌不能走低端路線,而是應該以中高端消費為目標市場,通過這些消費形成從眾效應,產生市場影響力。他還指出,企業進行自主品牌是一件好事,但是僅靠企業自身是無法化解宏觀經濟層面的風險。“政府應該在品牌和技術方面設立專項基金,融資擔保基金等,和企業共同承擔宏觀經濟風險。”劉教授認為,政府要在公共服務均等化方面有更多作為,讓外來工享受和佛山市民同等待遇,幫助企業承擔一定的福利成本。
據了解,為了推廣均安“綠色牛仔”,均安已將具有污染性的企業統一集中到紡織服裝生產基地,并完成三大功能配套設施,使排污、供氣、供水一體化。而“國家牛仔博覽會”也將于11月3日開始,為均安牛仔打造良好的推廣平臺,400多個展位招展已完成90%。(佛山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