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紡織網9月8日訊 9月7日,棉花期貨創造了兩個上市以來新的歷史紀錄。一是棉花期貨成交量首次突破100萬手,達105.24萬手;二是棉花期貨價格首次突破19000元/噸大關,主力合約CF1005盤中一度達到19055元/噸,報收于18965元/噸,均創棉花期貨上市以來的新高。
棉花減產、天氣不利、紡織產銷形勢好轉、收購成本上升、資金炒作、國際棉花價格走強、其他農產品[19.00-0.84%]價格紛紛上漲、拋儲利空影響有限等因素,均導致了本輪棉花的大牛市行情。我們預計,后市棉花期貨主力合約有望沖擊20000元/噸大關,但是高位震蕩調整的風險也越來越大。
據國際棉花咨詢委員會(ICAC)9月1日公布的最新報告顯示,2009/2010年度全球棉花產量由2008/09年度的2334萬噸降至2180萬噸,而消費量卻由2350萬噸增加至2460萬噸。正是供需的不平衡,導致棉花庫存大幅下降,價格上揚。該報告預計,2010/2011年度,全球棉花產量將上揚15%,而紡織用棉量會增長2%,因此全球棉花產需預計會大體平衡在2510萬噸。報告還預計,2010/2011年度全球期末庫存有望保持在910萬噸,而庫存消費比會由37%下降為36%,是自1989/1990年度以來的最低值。此外,2010/2011年度的期初庫存將僅占全球供應量的27%,較前一年度下降35%。可見,在需求增長的同時,庫存水平下降至低點,是導致今年棉花期貨價格大漲的主要因素之一。
實際上,今年年初至9月7日,國內棉花期貨價格已經上漲了14%以上,紐約棉花期貨價格上漲了19%以上。9月7日,紐約棉花期貨12月合約盤中一度沖高至92.82美分/磅,距離該合約在2008年3月5日創下的近15年高點98.45美分/磅僅一步之遙。
而在中國棉花協會9月7日公布的報告中,中國棉花協會棉花倉儲分會對114家倉儲會員單位統計,截至2010年8月底,商品棉周轉庫存總量為16.6萬噸(其中內地15.1萬噸、新疆1.5萬噸),環比減少23萬噸。據此推算,全國商品棉周轉庫存總量約為20.5萬噸,較7月減少25.1萬噸。其中,棉花消費主要省份山東和江蘇商品棉周轉庫存下降顯著。山東庫存量所占比例32%,較上月下降4個百分點;江蘇庫存量占16%,較上月下降9個百分點。報告還顯示,截至2010年8月底,內地93家棉花倉庫的商品棉周轉庫存量15.1萬噸,同比增加10.4萬噸,環比減少4萬噸。截至2010年8月底,新疆區內21家倉庫商品棉周(中)轉庫存為1.5萬噸,環比減少18萬噸。本月新疆庫存所剩不多,外運基本結束。新棉尚未上市,而商品棉周轉庫存環比下降明顯,并處于較低的水平,這些因素都支撐棉花價格的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