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洲國際:用抗菌面料自制口罩
2020-02-13 10:09:03 來源:寧波日報
內外層布料分別拉平,由機器裁剪成型、平車縫合,再鎖邊縫上耳帶……昨天上午,申洲針織有限公司打樣車間內,伴隨縫紉機的響聲,一個又一個自制口罩出爐了。
“每名熟練工人日均能縫制200個口罩,現在每天能生產數萬個作為企業儲備,待‘彈盡糧絕’后即可補充使用。”申洲國際集團董事長馬建榮告訴記者。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口罩、防護服等防疫物資緊缺,藥房、超市里口罩脫銷,不僅市民買不到口罩,一線醫院急求口罩的消息也頻頻傳出。
作為寧波員工數量最多的企業之一,申洲同樣面臨著口罩短缺的困境。“公司有近4萬名員工,靠春節前在越南、柬埔寨等地搶購的口罩庫存,現在每人每天一個,撐不了兩三天了。”馬建榮說。
一邊是迫在眉睫的海外訂單,一邊是馬上見底的口罩“余糧”,如何在復工與防疫之間找到平衡點,成為企業亟待解決的問題。
“不如自己做,把稀缺的醫用口罩留給醫務人員。”面對防疫物資短缺的困境,申洲做出了一個決定。他們向社會捐獻出5萬個從海外搶購的醫用口罩以后,馬上抽調100名打樣師傅,開始了自制口罩的研發、生產。
按照目前的醫用標準,制作口罩的各類原材料已非常緊缺,但申洲擁有完善的生產線和一大批熟練工人。
更重要的是,通過與阿迪達斯、耐克等運動服飾品牌多年的合作,申洲已將布料的抗菌、速干性能發揮到極致,并擁有多項專利,各項指標走在行業前列。
車間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申洲自制的雙層口罩,每個的面料成本在2元以上,而普通的醫用一次性口罩成本僅在0.6元上下。
記者在車間看到,口罩雖由手工制作,但各項環節毫不馬虎,拉布、裁剪、縫制,到最后的剪線頭、消毒殺菌,各項步驟井然有序。
“有總比沒有好,其實現在的做法也只能是應急,在紅外線測溫等防疫手段的基礎上,戴上這種自制口罩,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車間內的飛沫傳播。”馬建榮坦言。
先解決“有沒有”的問題,再逐步規范。眼下,公司從江蘇預訂的2噸醫用口罩內層材料——熔噴布已經在路上了,后天即可收貨,每噸熔噴布可制作100萬個口罩。同時,申洲將與寧波的各家檢測公司聯系,使口罩生產進一步標準化。
申洲也正與瑞士等地的公司洽談,希望能早日引進醫用口罩流水線,為員工提供更專業的防護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