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市江都區東盛印染機械廠
品類 | 退漿機 | 品牌 | 東盛 |
---|---|---|---|
型號 | 東盛 |
高給液前處理
目前在棉織物前處理生產中常見質量問題主要反映在:1.連續退煮漂工藝中的條花,橫檔印,煮練不透等。2.冷軋堆前處理的毛效低,白度不夠,化學品浪費等。造成這類質量問題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織物浸軋工作液帶液量不夠!因此,提高織物帶液量是提高前處理質量的有效途徑。然而,目前市場上的一些所謂的高給液是采用彈性軋點的方式,只是提高了織物的表面帶液量,在后續的流程中仍然流失,并沒有真正做到高給液!傳統前處理工藝對織物施加工藝液是在水箱中自然浸漬,然后在空氣中由軋輥加壓使部分液體滲透纖維內部并去除表面浮液。這種方法如一浸一軋織物帶液量不超過75%,二浸二軋超不過85%。如果將軋輥壓力減輕,帶液量似乎可以提高。但都是表面帶液。在后續處理中將充分流失,既沒有實際效果,還造成工作液的大量浪費。這種處理方法帶液量提不高的原因主要是:在空氣中加壓,織物出軋點后受壓迫的纖維回彈,大量的空氣分子在大氣壓的作用下回填到纖維組織內部,阻礙了液體的滲透。采用多浸多軋的方法不過是重復此過程。經實際測定,織物帶液量達85%左右就不再提高。
rk-i型高給液裝置是采用液下軋液。織物經浸漬后在液下加壓。在軋輥壓力的作用下將織物中尚存的空氣充分軋除。出軋點后仍然在液體中,在大氣壓的作用下,液體進一步充分滲透到回彈的織物纖維組織內部。然后再經過出布軋輥(可控壓力)將織物表面多余液體軋去。
通過以上措施真正實現了高給液。經實際測定,織物帶液量高達130~150%。而沒有表面滴液。在冷軋堆前處理實際生產應用中,帶液量控制在110%左右,織物毛效達13.5,白度80%以上。化學品比原二浸二軋工藝節約40%左右。充分顯示了高給液的效用。在連續退煮漂長車前處理工藝中,于履帶蒸箱前安置高給液將有效消除條花,橫檔,煮練不透等由于帶液量不夠造成的常見疵病,并能節約化學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