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韓國主要服裝企業陸續發布第三季度業績報告,整體表現不佳。多家服裝企業營業利潤同比下降超過30%,業績下滑的原因是什么?
財經頻道特約記者 劉崢:這兩天,包括三星物產在內的在韓國服裝市場份額名列前茅的四家企業發布了第三季度的業績報告,一家企業營業虧損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0%,另外幾家的營業利潤較去年同期下降超過30%。本周內,還會有其他主要服裝企業發布業績報告,不過業內普遍預測,情況也不容樂觀。
韓國傳統服裝企業整體低迷,產銷模式老舊的現狀引發了業界反思。從生產端來看,許多服裝企業依然延續提前制作下一季新品并大量備貨的傳統模式。然而,今年韓國夏季高溫且持續時間長,秋季幾乎“消失”,結果秋裝滯銷、庫存積壓。從銷售端來看,韓國主要服裝企業過度依賴線下實體店,但年輕消費者更傾向于網購。隨著線上服裝品牌的興起,傳統的服裝企業面臨著嚴峻挑戰。
為了扭轉頹勢,韓國主要服裝企業正探索新的產銷模式。例如,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迅速捕捉消費者的興趣變化和購買習慣,預測什么樣的材質、顏色、款式將成為流行趨勢,為設計師提供參考方案,輔助快速開發新品。優化生產總量,減少庫存降低成本。
另外,部分企業開始采用快速反應策略,即新品先少量生產上市,根據市場反饋再決定是否補單,靈活地應對市場變化。
為吸引年輕消費群體,韓國傳統服裝企業推出個人設計師品牌孵化項目,為新人設計師提供更多機會,也給企業注入新鮮的活力和創意,有的企業還與知名卡通角色合作制作聯名產品。與此同時,在主要商圈設立快閃店,為品牌做推廣,不僅給年輕消費者提供獨特的互動體驗,還能增強老顧客的品牌認同感。
此外,韓國服裝企業也在加大社交媒體的宣傳力度,并通過直播等方式進行銷售。不過,這些措施能否有效改善業績,仍有待時間和市場的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