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卡內基音樂大廳內響起《炎黃風情》的旋律。北京青年交響樂團樂手們身著“一抹朝陽”般的演出服,在世界舞臺上展現了中國青少年的積極自信與青春洋溢。
恰逢中美建交45周年,在美國紐約卡內基音樂廳邀請下,國家大劇院與北京市教委聯合創建北京青年交響樂團,于8月奔赴美國參加“WOW!世界青年管弦樂團周”(World Orchestra Week)。
樂團集合中央音樂學院、北京一零一中學、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的127名青年學子,在國家大劇院音樂藝術總監呂嘉執棒下攜手琵琶演奏家吳蠻,與卡內基音樂廳美國國家青年交響樂團、卡內基音樂廳美國國家青年第二交響樂團、委內瑞拉國家青少年交響樂團、歐盟青年管弦樂團、非洲聯合青年管弦樂團、阿富汗青年管弦樂團等六支全球優秀青年交響樂團以及古斯塔沃·杜達梅爾、馬林·阿爾索普、伊萬·費舍爾、讓-伊夫·蒂博戴、伊莎塔·坎內-梅森等古典音樂名家同臺獻藝。
本次樂團服裝設計出自北京服裝學院副院長鄒游教授團隊。服飾由表演服和訓練服兩個部分組成,包含西服套裝、禮服裙、外套及T恤衫等多個品類。歷時兩個多月,經過多輪試樣調版,完成了七個款式、近千余件服飾的設計制作工作。
在顏色選取上,演出服以黑紅為主色調,在尊重傳統演奏黑色禮服規范基礎上,增加了富有活力的“曙紅”色,如黎明時朝升的紅日,帶來新鮮活力與勃勃生機。在面料選擇和款式設計上,注重舒適度和透氣性,兼顧對形體的修飾,滿足演出活動的功能需求。在款式結構上,女生禮服裙上的披肩融合樂團LOGO的曲線弧度,也是對傳統云肩的現代轉譯。運用現代設計手法將厚重的文化底蘊和當下現代審美相融合,以服飾搭建聯通古今中外的時尚之路。
多年來,北京服裝學院助力國家文化形象傳播,堅持“四個面向”,以服務國家和首都重大戰略、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需求為己任,圍繞“黨旗紅引領時尚紅”特色黨建育人模式,始終堅持“為人民而設計”,發揮設計力、科技力、組織力、傳播力優勢,以時尚賦能中國形象,用創造服務國家需求。此次北服設計助力北京青年交響樂團的樂手,在卡內基音樂廳的舞臺上,與來自五大洲的多支青年交響樂團和古典音樂領域最頂級的藝術家們同臺合作,以音樂跨越國界,用服飾展現禮儀,展現中國面貌,架起文化橋梁,推進文明互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