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伊始,萬象更新。3月4日,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在京開幕。來自34個界別的2100多名全國政協委員齊聚一堂、共商國是,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言獻策。3月5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召開,近3000名全國人大代表滿載全國人民的期盼,出席這萬眾矚目的盛會。
推動綠色與轉型加速銜接
李強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回顧總結了2023年的工作,并對2024年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要求和政策取向,以及政府工作任務作了闡述。
紡織服裝這一傳統產業如何突出重圍,轉型升級,是邵長金一直以來尤為關注的事情。擔任全國人大代表以來,邵長金多次到全國各地的紡織服裝企業走訪調研。全國兩會召開在即,邵長金再次走訪新鄉當地的紡織服裝企業,組織行業代表座談,對紡織服裝行業數字化轉型、綠色發展的建議進行修改完善。
“我在調研中發現,不少紡織服裝企業對數字化轉型升級賦能認識不夠全面、不夠深刻,數字化轉型能力及程度參差不齊,存在不會轉,不敢轉,轉得慢的現象,產業改造升級的動力不足。”邵長金說,“今年兩會,我的建議圍繞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展開。希望國家相關部門能夠深入基層一線,針對企業轉型過程中面臨的具體問題展開調研,摸清企業實際情況,了解發展需求,支持傳統行業進一步適應市場競爭新環境,不斷探索傳統產業升級新路徑。”
邵長金表示,報告在安排部署今年工作措施時具體目標明確,無論是推動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還是數字賦能,都充分體現出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發展的硬道理。
加速發展新質生產力
近年來,紡織行業積極貫徹落實國家“雙碳”戰略和各項政策要求,全面深入推進各項工作,推動行業綠色低碳轉型發展取得階段性進展。然而,紡織行業乃至整個工業在碳足跡核算規則、背景數據庫、產業數據安全等關鍵領域,仍面臨著諸如缺乏紡織行業本土化背景數據庫、產業數據安全風險防范能力弱、采購產品碳足跡評價服務增加企業低碳產品開發成本等挑戰。
面向未來,需要建設符合國際規范和中國國情的本土化背景數據庫,不僅是推進工業綠色低碳轉型發展、構建綠色低碳產品消費市場的現實需要,也是應對國際綠色貿易壁壘的必然要求。
王臻代表帶來了《加大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力度,打造品牌成長的法治化營商環境的建議》。建議應從五方面著手,加大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力度,為中國品牌、中國名牌的持續成長創造激勵創新、公平競爭的法治化環境。
品牌的知識產權保護是王臻持續關注的議題之一。在去年全國兩會上,王臻就曾提出相關建議,并得到了最高人民檢察院辦公廳和最高人民法院的高度重視及致信回復。
“培育新質生產力,我們充滿信心。”王臻說,“我們要加快紡織行業與數字經濟、綠色經濟深度融合,緊抓新興技術,前瞻布局未來產業,在變革中贏得未來主動權。為加速發展新質生產力,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溫暖力量。”
熱詞透露新機遇
從今年2月5日至25日,人民網連續第23次開展全國兩會調查,廣納民情民意。調查圍繞10個領域設置49個候選熱詞。投票結果顯示,“依法治國”“就業”“鄉村振興”“醫療”“高質量發展”“養老”“教育強國”“社區治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國家安全教育”最受人們關注,入選十大熱詞。
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也是持續增進民生福祉的重要保障。在今年的全國兩會調查中,“依法治國”位列十大熱詞之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始終把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當作自己人,在民營企業遇到困難的時候給予支持,在民營企業遇到困惑的時候給予指導。”我們要運用法治方式不斷優化營商環境,以高水平法治保障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一段時間以來,社會上有的人發表了一些否定、懷疑民營經濟的言論,這些是完全錯誤的。做好經濟工作,必須用高水平法治鼓勵、支持、引導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
在歷次全國兩會調查中,“社會保障”一直備受關注,今年,社會保障領域的“就業”話題,依然是人們關注的焦點。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是社會穩定的重要保障。紡織業是我國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支柱產業,紡織業直接就業人口達2000多萬,是我國穩就業的重要力量。同時,紡織行業與一、二、三產業深度關聯,還具有很強的就業帶動效應和產業延展性。要強化就業優先導向,充分發揮紡織服裝產業鏈長、層次多的特征,保障行業中小企業平穩健康發展,將產業的生態多元性轉化為對就業更大容納力。
在今年全國兩會調查中,“鄉村振興”位居熱詞榜第三。話題的高熱度寄托著人們對共同富裕和美好生活的期待。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少不了產業支撐。截至目前,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已經積極開展了與全國200余個縣市級、鄉鎮級紡織服裝產業集群的產業共建工作,產業集群地區經濟規模已經接近全行業的50%。紡織產業在推進鄉村振興中具有特殊作用。
“高質量發展”無疑是此次兩會上下都非常關注的焦點。據了解,今年不少代表委員將圍繞以新質生產力實現高質量發展等方面提交建議。企業是創新的主力軍。在傳統產業,新質生產力能夠有力推動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提升當前生產力發展水平。以《建設紡織現代化產業體系行動綱要(2022-2035年)》為標志,高質量發展正在成為行業共識和自覺行動。在日前舉行的2024年全國“兩會”紡織行業代表委員座談會上,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最大的政治,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硬道理。在產業現實、時代潮流、國家戰略的框架下審視發展,如何以新質生產力賦能紡織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推進紡織新型工業化是我們迫切需要回答的問題。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中國紡織業受多重因素影響,當前產業經濟穩定恢復的基礎還不牢固,還面臨有效需求、供應鏈穩定、企業成本等壓力,孫瑞哲表示,要將行業的認識和行動統一到中央確定的總體部署和各項工作要求上。建設紡織現代化產業體系,以新質生產力開創錦繡新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