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文化和旅游部發布第六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推薦人選公示名單,共958人上榜,包括民間文學(41人)、傳統音樂(96人)、傳統舞蹈(84人)、傳統戲劇(168人)、曲藝(49人)、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46人)、傳統美術(142人)、傳統技藝(205人)、傳統醫藥(56人)、民俗(71人)。
其中在傳統美術中,有顧繡、蘇繡、粵繡、蜀繡、苗繡、湟中堆繡、甌繡、汴繡、寧夏刺繡、維吾爾族刺繡、滿族刺繡、發繡、廈門珠繡、彝族刺繡、布依族刺繡、藏族刺繡等20余人。
在傳統技藝中,有宋錦織造技藝、蘇州緙絲織造技藝、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藍印花布印染技藝、蠟染技藝、蠶絲織造技藝、傳統棉紡織技藝、毛紡織及搟制技藝、苗族織錦技藝、香云紗染整技藝、地毯織造技藝、鄂倫春族狍皮制作技藝、滿族旗袍制作技藝、花邊制作技藝、佤族織錦技藝、傳統帳篷編制技藝等20余人。
在民俗中,有惠安女服飾、苗族服飾、瑤族服飾、蠶桑習俗、藏族服飾、塔吉克族服飾、達斡爾族服飾等8人。
據了解,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是指承擔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傳承責任,在特定領域內具有代表性,并在一定區域內具有較大影響,經文化和旅游部認定的傳承人。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應當錘煉忠誠、執著、樸實的品格,增強使命和擔當意識,提高傳承實踐能力,在開展傳承、傳播等活動時遵守憲法和法律法規,遵守社會公德,堅持正確的歷史觀、國家觀、民族觀、文化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不得以歪曲、貶損等方式使用非物質文化遺產。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長期從事該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實踐,熟練掌握其傳承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知識和核心技藝;在特定領域內具有代表性,并在一定區域內具有較大影響;在該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中具有重要作用,積極開展傳承活動,培養后繼人才。
文化和旅游部一般每五年開展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認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