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到初八九,打起包袱抓緊走。”春節假期接近尾聲,千萬打工人急匆匆收拾行裝準備外出務工掙錢。
2月16日,正月初七,家住鄧州市穰東鎮穰東社區的邱宗勤卻顯得格外悠閑。
“我就在咱穰東鎮服裝產業園區內的鄧州市躍聚隆服飾有限公司做縫紉工,從家到工廠只要幾分鐘。”說起在家門口務工,邱宗勤心里美滋滋的,“在家門口上班,賺錢的同時還能照顧好老人和孩子,這日子真幸福!”
“讓群眾不僅能在家門口就業,還能擁有滿意的工作環境和薪資待遇,正是我們這些年來所追求的。”穰東鎮黨委書記耿飛說,近年來,鄧州市穰東鎮立足資源稟賦獨特優勢,針對服裝產業發展構建了“1+N”鄉村振興產業體系,探索出“中心企業+村級衛星工廠+個體協作點”的有效模式,讓服裝產業園區內的骨干企業與村級衛星工廠、小型加工廠形成合作,輻射帶動周邊個體加工作坊主動加入,實現龍頭接單、分解工序、統一標準、共同生產的工作模式,建立起分工配合、共贏共享的利益聯結機制。
“隨著服裝產業園的落地,吸引越來越多的企業來‘安營扎寨’,也使得用工需求不斷增加,政府積極構筑服務體系,因勢利導,加大扶持力度,很多外出打工的年輕人也開始陸續回流,選擇在家門口就業創業。”耿飛介紹。目前,該鎮服裝產業園一期已建成標準化廠房16棟,吸引入駐上海、江蘇等地龍頭企業20余家,帶動服裝加工企業460余家、村級衛星工廠和個體加工點1700多家,吸納周邊勞動力6萬余人就業創業。
“互聯網創業是新時代的趨勢,老家在服裝產業發展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政府的扶持力度也很大。”33歲的劉雙誠在穰東鎮長大,2017年,他成立了鄧州市源蔚商貿有限公司,加入服飾電商隊伍。“現在我在淘寶、拼多多、抖音等各大平臺都有店鋪,年銷售服裝4萬余件。”劉雙誠說。
“讓更多的人實現在家門口安居樂業,不斷提升服務和公共基礎設施的配套是關鍵。”耿飛說,穰東投資1600萬元升級改造服裝市場,形成了9大交易區31萬平方米的市場框架,吸納商戶4000余家,日銷售額超2000萬元。同時,服裝協會電商分會引導商戶線上線下“齊步走”,擴大銷售渠道。截至目前,全鎮發展網店2400余家,電商從業人員3600多人,電商年銷售額超億元,中山裝和皮褲網上銷量占全國市場總銷量的80%以上。
“回得來,留得下,這些扎根鄉村的新一代鄉村人才,是未來服裝產業發展的中堅力量,也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耿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