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在第二屆中國工業碳達峰論壇上發布了63家2023中國工業碳達峰“領跑者”企業名單。其中,波司登羽絨服裝有限公司、達利(中國)有限公司、濟南圣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上榜。
據了解,2022年起,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聯合有關部委、地方政府和行業智庫從征集范例、調查研究和宣傳培育三個維度組織開展了中國工業碳達峰“領跑者”企業研究工作,旨在找出具有引領帶動作用的優秀企業和具有推廣價值的先進技術,為工業實現“雙碳”目標提供實踐參考與實施路徑,助力地方和行業企業穩妥有序推動工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這些“領跑者”企業以戰略遠見為先,通過優化能源結構、提高能效水效水平、投資新能源及研發綠色低碳優秀技術和產品,為社會提供低碳解決方案,帶動行業綠色低碳轉型,在降低碳排放的同時實現效益增長,展現了中國工業在綠色低碳轉型方面的積極進展。
上榜企業普遍具有以下特征:
一是減排成效顯著,能源結構不斷優化。近三年數據顯示,“領跑者”企業能源消費強度和碳排放強度呈下降趨勢,在綠色低碳發展成效較好的近百家企業中,大部分企業在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的同時碳排放量增速為負或低于營業收入的增速,提質增效效果顯著。“領跑者”企業通過購買綠證,提高綠電使用比例,不斷優化能源結構;通過購買碳排放權,抵消企業運營碳排放量;通過持續開展碳減排工作,大幅度降低自身碳排放強度,不少企業已達到行業國際領先水平。
二是信息化賦能低碳化,碳管理水平不斷提升。“領跑者”企業積極建立碳信息管理平臺,將生產計劃與碳排放管理相結合,把碳排放作為重要的生產要素納入到日常生產經營中,實現了碳排放數據的精細化管理。數字化碳管理體系在部分“領跑者”企業中已初步建立并有效運行。碳數據管理的數字化、平臺化、智能化、制度化建設為“領跑者”企業挖掘碳減排潛力,評估碳減排項目成本,實現碳排放雙控制度奠定了堅實基礎。
三是降碳增效從戰略規劃層面已深入到企業生產經營層面。在企業管理方面,部分企業制定了完善的碳排放管理制度,包括碳排放目標設定與追蹤、碳排放核算與報告、碳數據管理、計量器具管理、資金管理等,同時設置專職部門或子公司負責相關制度落實;在企業生產方面,大力推進流程再造與節能減排協同開展,促進工業減碳。此外,一些企業在碳資產管理、碳金融、碳交易方面積極創新,通過碳市場獲得收益,成為行業典范。
四是低碳技術和產品研發能力突出,帶動行業綠色轉型。“領跑者”企業以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為抓手,在先進材料、碳捕捉與碳封存、煤炭清潔利用和氫燃料電池車核心零部件等領域取得了重大技術突破,不斷向低碳化、輕量化、智能化方向發展,同時帶動一大批有助于碳減排的新材料廣泛進入商業化應用階段,為自身及行業上下游減排提供了有力支撐。“領跑者”企業努力實現廢棄資源、余能余熱再利用,不少企業在再制造、尾礦修復等領域取得了重要突破,形成了一大批優秀的好產品、新技術和解決方案。
五是碳減排向上下游延伸,價值鏈碳減排成為新趨勢。“領跑者”企業積極開展產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評估,使用低碳環保原材料,建立產品碳足跡數據庫,鼓勵和引導上游企業提供產品碳足跡報告,同時也向下游提供自身產品碳足跡報告,帶動行業上下游共同減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