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成為居民的重點需求,居民運動意愿持續提升,并從傳統的體育運動升級到馬拉松、滑雪、戶外等更加多元化、更加專業化的運動項目,由此帶動戶外休閑、健身運動相關消費實現較快增長。
歐睿國際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運動服飾市場規模為3630億元,同比增長2.3%。歐睿國際預計,2023年我國運動服飾市場規模將達4010億元,同比增長10.5%,預計2027年將達到5510億元,2022~2027年CAGR(復合年均增長率)為8.7%。
我們看到了3個增長點:
① 瑜伽服
今年最引人注目的事件之一便是,10月份,安踏收購"中國版lululemon"——MAIA ACTIVE,MAIA ACTIVE通過科技運動面料和更適合亞洲女性的版型系統,聚焦瑜伽等心智運動場景,2019年,MAIA ACTIVE憑借“腰精褲”“云感褲”等明星產品,在當年的天貓瑜伽褲品類中做到了第一名。據了解,其明星單品“腰精褲”在2020年、2021年連續兩年獲天貓“6·18”女性健身褲第一名。除了安踏,國內外很多品牌抓住健身經濟,加碼運動市場,特別是女性運動市場進行了一系列的布局:
2月,阿迪達斯為滿足新世代多變的需求,推出了adidas Sportswear全新輕運動系列;
5月,Nike舉辦了「Nike FOR HER」女子主題活動,致力女性和女運動員的發展,并且此前推出了圍繞女性運動習慣設計的緊身褲系列和全新鞋款Nike Motiva;
今年上半年,lululemon中國開啟9家新店,門店數量達126家,全球共計門店672家;
7月底,李寧旗下百年女性運動品牌「DANSKIN」品牌升級,擴充專業健身、通勤/運動職場系列的產品矩陣,滿足女性從日常到訓練的穿著需求;
8月份,被消費者稱為「男版lululemon」的北美運動休閑服品牌Vuori,在上海靜安嘉里中心開設首店。
全球瑜伽運動褲市場銷售額及增長率:(2017-2028)&(百萬美元)
除了安踏、李寧和361°的持續多品牌和多品類強勢拓展之外,還有諸如Keep、vfu、粒子狂熱、COCOFIT、男性功能運動品牌OMG和女性功能性服飾品牌焦瑪等,迎合了運動休閑風潮并受到資本關注。另外也有像鹿晨輝、陳暖央的健身博主,通過個人IP為原創運動服飾品牌注入影響力。
② 防曬服
隨著防曬抗衰意識的提升、多元化防曬場景需求的衍生、防曬產品功能性和時尚感的改進等主要因素的推動,我國防曬服飾行業得到快速發展;根據華經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9年中國防曬服飾行業發展前景及投資戰略咨詢報告》顯示,我國防曬服飾行業的市場規模由2016年的459億元增至2022年的675億元,預計2026年市場規模將近千億元。以一把小黑傘切入防曬領域,定位“輕量化戶外”的蕉下,將新產品融入更加多元的細分場景,圍繞休閑、社交、家庭等關鍵詞重塑品牌基調,探索戶外用具、日化、食品等新品類,成為消費者認知最高的防曬衣品牌。
防曬市場的逐漸升溫,讓賣內衣的蕉內,專注戶外的探路者、駱駝,運動系的安踏、李寧,快時尚老字號優衣庫以及羽絨服品牌波司登紛紛下場,防曬界的玩家越來越多。其中,涼感科技、不悶熱和高效防紫外的科技功能屬性,以及百搭時尚的顏值屬性是消費者最為關注的賣點,原紗防曬面料和功能認知度最高。
③ 沖鋒衣
今年有一個品類不能忽視,那就是沖鋒衣。根據魔鏡分析+數據,自去年10月至今年9月,沖鋒衣在主流電商平臺的銷售額已經達到了75億元左右,銷量在1752萬件左右。今年1至7月,抖音沖鋒衣賣了13個億,同比大漲336.57%,全年銷售額有望大幅突破25億。
品牌方面,始祖鳥在這個領域始終占據一席之地,駱駝、伯希和等國產品牌的銷量也開始逐漸增長。9月份,安踏聯合東華大學打破國外技術壟斷推出中國首款自主研發高性能防水透濕膜和防暴雨級舒適沖鋒衣,預估將會在市場上帶來持續的影響。此外,主打羽絨服的波司登、防曬衣的蕉下也在積極布局沖鋒衣。
沖鋒衣異軍突起,一方面與戶外運動風潮涌動息息相關,另一方面,隨著沖鋒衣逐漸脫離單一的戶外性,轉而也注重時尚、休閑、通勤屬性,這一品類開始被推向羽絨服的對立消費市場。相比于動輒上千的羽絨服,沖鋒衣除了始祖鳥這類一線品牌,大部分依舊主打性價比優勢。
可以看到,品牌積極拓展品類,百花齊放,然而不管是瑜伽服&輕運動、防曬服還是沖鋒衣,形成自己的技術壁壘才是核心增長力。另外,特別注意的是,細分場景結合細分功能成為創新熱點。細分著裝場景結合面料、工藝、設計等功能性創新成為引爆服裝消費熱點,滿足廣大消費者實用主義與精致生活兩者兼得的消費心理。
例如,服裝品牌圍繞瑜伽、跑步、專業訓練等室內運動場景,有針對性地使用柔軟、速干、支撐性好的創新面料,圍繞露營、登山、滑雪、越野等戶外運動場景,創新推出防寒、防風、防潮、透氣、恒溫等服裝功能,以此帶動消費者購買熱情。
盡管場景在變,人們對衣著的追求也不斷升級,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具有科技含量和功能性的服飾依然會獲得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同時,在國內外一些政策的驅動下,低碳已成為不可忽視的因素之一,具備綠色、環保、可持續、可循環和功能性特點的新型材料已成為品牌開拓新興市場和提升品牌附加值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