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由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指導、中產協水刺非織造布分會主辦、光山白鯊針布有限公司承辦的“2023年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水刺非織造布分會年會暨全國第二十七次水刺非織造布生產技術與應用交流會”在杭州富陽召開。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李陵申,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會長李桂梅,中產協水刺非織造布分會會長張蕓,中產協衛生和母嬰用品分會會長嚴華榮,中產協總工程師李昱昊,東華大學靳向煜教授,天津工業大學紡織科學與工程學院錢曉明教授,武漢紡織大學紡織科學與工程學院張如全教授等領導、專家,以及光山白鯊針布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永鋼等副會長、理事和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代表200余人參加會議。會議由中產協水刺非織造布分會秘書長孫蓓蓓主持。
張永鋼在致辭中介紹了公司的發展歷程、產品優勢、國際市場拓展等情況。他表示,通過在技術改造、新品開發和裝備智能化上持續投入和發力,目前白鯊針布既能滿足熱風、水刺、針刺、熱軋等多種產業用紡織品加工方式,又能充分配套國內外高中低端各種梳理機型;他強調企業要擁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才會長足發展,也讓大家感受到了白鯊針布“十年鑄一劍百年磨一針”的白鯊精神。
張蕓作“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水刺非織造布分會工作報告”,回顧了行業的發展現狀,總結了分會的工作情況,并提出下一步的重點工作,她指出未來行業發展趨勢和方向將呈現出以下四個特點:一是“多元”融合、聚力賦能,二是“雙碳”引領、向綠而行,三是“數智”驅動、提質增效,四是“科創”未來、高質發展。
李桂梅作“我國非織造布行業發展情況及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主題報告,介紹了非織造布行業的整體情況,分享了非織造行業的科技創新成果、標準體系和綠色發展等各方面的工作。面對行業新的發展形勢,非織造布行業要結合國家《關于產業用紡織品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和《建設紡織現代化產業體系行動綱要》的要求,積極建設非織造布產業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堅持創新引領、綠色可持續發展,同時利用協會國際展會大平臺,共同推動行業雙循環的國際化供應鏈提升行動,提升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李陵申在總結講話中,介紹了全行業的發展態勢,并以美國經濟學家邁克爾·波特的五力模型,提出企業既要考慮和分析來自供應商和消費者的議價能力,也要順應新進入者的競爭力和替代者的替代能力,結合國際政治和社會發展及政府相關政策法規,制定適合自身的發展對策。李陵申對水刺非織造布行業提出了四點建議:堅持創新引領,推動水刺非織造布產業高端化發展;堅持綠色發展,加速打造全產業鏈綠色制造體系建設;堅持“數智”轉型,持續提升行業智能制造發展水平;堅持結構優化,塑造先進高端的產業鏈供應鏈生態。最后,他鼓勵企業要滿懷信心,蓄積堅韌之力,共同推動水刺非織造布產業高質量發展。
會議增補了水刺非織造布分會副會長、理事名單,通過選舉,史曉慧等6位同志為新增副會長;謝宗國等7位同志為新增理事。
會上發布了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水刺非織造布標準化工作組,張蕓為工作組組長,丁秋萍等25人為委員。
會議圍繞水刺非織造布行業科技創新、智能制造、創新應用、非織造產業綠色發展等主題開展專題技術交流,包括了:木漿基濕法非織造可沖散濕廁紙特征及性能、濕廁紙市場現狀和消費趨勢分析、水刺非織造布梳理技術創新、非織造材料綠色發展與認證工作、水刺行業的綠色低碳節能行動推廣與交流、母嬰行業擦拭類產品的觀察和思考、水刺原料市場的分析與探討、利用人工智能和光控技術讓非織造布瑕疵無所遁形、數字化如何提升企業盈利力等不同方向的深入研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