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產業是湖北省的傳統優勢產業和重要的民生產業,也是推動文化創意、引領生活方式的時尚產業和外貿經濟發展、商業模式創新的先導產業。作為新一線城市,武漢正在建設國家商貿物流中心,時尚消費能力直線上升,時尚產業也迎來了海量的機遇和強力保障。
10月25日,2023武漢(漢口北)商品交易會(漢交會)、全球數字貿易大會、中國服裝大會在漢口北國際貿易城開幕,湖北紡織服裝產業成為本屆漢交會焦點。開幕式上,黃陂區被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授予“中國服裝商貿名城”稱號,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陳大鵬為黃陂區委副書記,區人民政府黨組書記、區長張勁頒發牌匾。下一步,黃陂區將加快打造成為湖北省紡織服裝產業重鎮和武漢消費新高地,在商貿物流、科技創新、紡織服裝、平臺建設等領域出臺多項政策,加強規劃引領,助力紡織服裝和商貿物流產業轉型升級。
會上,《湖北省紡織服裝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正式發布,提出到2025年,全省規上紡織服裝企業營業收入達到5000億元,努力建設成為全國紡織服裝產業轉移主要承載區、棉紡織業優勢產能聚集區、產業用紡織品研發和制造高地,以及數字時尚產業新業態應用示范區。另外在開幕式上,華紡鏈被中小企業合作發展促進中心授予中小企業跨境電商全服務全國聯盟。
近年來,經過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積累,黃陂已發展成為千億規模、百萬人口的大區強區,無論是綜合實力、產業基礎還是基礎配套、營商環境,都具備了強勁的競爭力。黃陂區利用其獨特的區位優勢,背靠武漢,盡享大武漢都市圈發展紅利;同時漢口北傳承了漢正街的商業文明,形成了幾十個專業市場群聚集格局,成為中部較大的商貿樞紐。到2025年,黃陂區將圍繞著創建“中國服裝商貿名城”目標,建成“一館、一研發中心、一質檢中心、一產業園、一大市場、一大平臺”,產業規模持續壯大,創新能力明顯提高,交易市場更加活躍,行業影響力、市場輻射力顯著增強。紡織服裝產業產值達到200億元,紡織服裝批發交易保持年均10%以上增速,新增1-2個服裝品牌獲得“中國精品”稱號。
按照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產業集群試點申報的相關規定及申報流程要求,10月初,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秘書長夏令敏帶隊一行對黃陂進行了考察,深入了解當地紡織服裝產業發展現狀。
2022年,黃陂區已建成佳海服裝產業園、順昌科技產業園、愛帝時尚產業園等6個園區,服裝企業達1362戶、產值151億元、服裝產量1.88億件、從業人員5.56萬人,形成了一定規模的產業集群效應。在商貿流通方面,漢口北、前川、盤龍城及全區十九個街鄉點狀分布的服裝市場星羅棋布,共同構建了黃陂服裝批發和零售市場。漢口北品牌服裝城總面積達 65 萬平方米、市場整體商鋪近 7000間、年銷售額逾 60 億元、從業人員超過 2 萬人;百聯奧特萊斯廣場總面積9.6 萬平方米、服裝商鋪超過 300 家、年銷售額超過 20 億元、從業人員超過 2000 人;電子商務加快發展,建成了漢口北直播基地,僅卓爾電商生態圈交易平臺就達到 15 家,交易額近 2000 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坐落于漢口北的華紡鏈公司按照“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的核心指導思想,由省市區三級政府國資一級投資平臺參與組建,成為全省第三家供應鏈平臺,也是全省第一家混合所有制供應鏈平臺。圍繞紡織服裝企業市場化程度較高、中小企業基數大的特點,以國有資本和民營資本合作的新型生產經營模式,激發國企實力和民企活力,實現有為政府與有效市場雙向發力。
在座談交流會上,黃陂區人民政府副區長邵峰表示,黃陂區將按照“創新驅動的科技產業、文化引領的時尚產業、責任導向的綠色產業”發展方向,以“六個一”項目為抓手,持續深化紡織服裝產業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加快壯大紡織服裝批發交易大市場,不斷完善上下游產業鏈,推動產業鏈價值鏈邁向中高端,建設國家級先進紡織服裝產業集群和中部地區規模最大的紡織服裝批發交易市場,建成國內知名的“中國服裝商貿名城”。
在與當地政府和企業的深入交流與探討后,調研組人員也對未來黃陂區的產業發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湖北省紡織行業協會秘書長肖丹來表示,黃陂區的紡織服裝產業經過歷年來的不斷發展,產業規模日益壯大。2023年湖北省經信廳授予黃陂區服裝產業集群稱號,產業前景不可估量。未來,區內商貿流通要做好數據統計和監測,積極實施三品戰略,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不斷補鏈、強鏈,在湖北省加快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以及實現湖北紡織服裝產業三年行動方案的目標中能夠發揮出自己應有的作用。
中國紡織工程學會理事長、中國紡聯檢測中心主任伏廣偉首先肯定了產業發展的定位精準,十大任務配套齊全,發展思路準確,符合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的基本規律,借鑒東部沿海地區成功的經驗,通過商貿帶動產業發展。他也指出,未來黃陂商貿城的建設首先要體現服務性,把商貿生態、配套做好,吸引更多買家前往;第二是樞紐性,與周圍產業結合,與全國商貿格局結合,新業態帶動新消費;第三科技性,紡織行業的科技投入過低,黃陂應該從科技作為切入點,武漢是高等院校的聚集地,科技方面大有可為,切忌只栽樹不澆水,不要虎頭蛇尾。
中國紡聯流通分會副會長、中國紡織工業企業管理協會副會長徐建華表示,黃陂區打造產業的商貿流通是有基礎、有機遇也是有必要的。武漢市包括黃陂區作為中部地區在承接產業轉移的大好時機,以漢口北為重點的傳統專業市場面臨各方面的升級、發展、創新的挑戰。專業市場需要迭代,需要裂變,需要升級,這是一大機遇。他同時強調無商貿不流通,未來希望以漢口北商圈為核心、以品牌企業為引領、以各類商業綜合體為支撐、以各類平臺為賦能、以政府的政策支撐和重點形成為保障,共建商貿名城。
中國紡聯信息化部副主任殷強從數字化轉型方面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建議黃陂區建立專業數據機構、做好頂層設計,積極推進產業指數建設、公共服務平臺落地、兩化融合工作基地的落地以及重點解決區域內企業難點問題。
中國紡織產業經濟研究院經濟師陳小倩希望未來黃陂要重視自身影響力的擴大,打造區域品牌;同時提煉文化的亮點,借助文化做大品牌。
中國紡織工業企業管理協會常務副會長、中國紡聯產業集群工作委員會副主任謝青就如何來幫助現有的企業和市場能夠更好更快地發展等方面提出建議,首先政府要充分了解當地產業的現狀,多與沿海區域溝通、交流、學習;第二對當前的產業資源做好規劃,包括幾個重點的園區規上規下企業數量、產業特色、產品特色、產值產量要做好跟蹤;第三要明確產業牽頭部門,真正把共建的落到實處。
中國紡聯產業集群工作委員會秘書長、中國紡織工業企業管理協會副會長張海燕也強調,通過對黃陂區產業的了解首先感受到了各級政府的重視以及政策的支持;同時有產業基礎,企業聚集度相對較高;全國產業流通當中的地位和作用明顯。未來如何延伸拓展市場是關鍵,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也將高度重視并全力支持黃陂區對“中國服裝商貿名城”的打造,積極推動名城做實做強,為地方經濟轉型發展做出貢獻。
中國紡聯秘書長夏令敏在總結時強調,在推動集群建設方面希望地方政府能夠為產業發展聚集資源。黃陂區產業基礎雄厚,特別是商貿流通領域,以漢口北為代表的一系列產業構成相對完善,具有很強的影響力,各個企業條件很好,具備發展集群的條件。在當前經濟環境下,我們的競爭力依舊強大,對于產業發展應堅定信心。湖北省大力支持紡織產業發展,是黃陂區商貿發展的重要機遇,對此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也將給予大力支持。
對于未來的發展,他也指出,第一,商貿流通領域的升級發展要作為當前的重要工作,明確對口服務部門,組織專班推動產業在科技運用中主動作為;第二,以漢口北為代表的企業要增強自主性,向廣東、江蘇等地品牌學習,線上線下充分結合,設計研發、流通等環節積極提升;第三,明確目前的重點工作,在科技進步方面加強競爭力,重視科技創新、加快應用能力,數字化是企業能力提升的支撐,綠色化是企業應承擔的責任,品牌化是長遠發展的基石。未來,希望中國紡聯能跟政府一道創造良好的產業發展氛圍,品牌企業、中小企業共同努力,唱響漢派服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