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承壓,但海內外小眾品牌卻依舊迎來了春天。
消費不再停留于“傳統欲望”的滿足,而是反映著個人先鋒審美價值和獨特品味,這塑造了后消費時代——也是更趨于理想的消費時代的新開端。
市場總是需要新鮮感,而這正是小眾品牌進軍中國市場的最佳窗口期。據統計,近兩年中國消費者對小眾品牌的需求量與往年相比增加了 34%。
社會趨勢觀察家在《小眾行為學》中寫道,“近 60 年以來,人們的消費行為幾乎都被主流市場上的商業巨頭所主導,但今天情勢已然改變:將所有東西賣給所有人的策略行不通了,因為沒有產品可以獨占大眾的注意力。”
以基本盤來分析,任何小眾品牌在中國龐大的消費人口支撐下,都有機會變成大眾品牌,甚至是“超級品牌”—— 這也是不同類型和體量海外品牌將中國定位為主要市場的根本原因。
中國無小“市”
在未來,“相對小眾”的品牌是有機會走向臺前的。眼下,最關鍵的問題在于走向的是小舞臺,還是更大的舞臺;以及憑借怎樣的姿態登上舞臺。
2023 年冬天到來之前,曾因《來自星星的你》熱度提升的高端羽絨服品牌 Nobis 入局中國市場,將中國首店設定在北京 SKP 內。
今年 3 月,美國高端牛仔品牌 True Religion 宣布進軍中國市場,并承諾到 2026 年開設 65 家獨立門店和店中店,到2028 年將總數擴大到 108 家。除了線下零售,True Religion 還將在中國拓展電商渠道,包括天貓、京東、抖音和得物,在產品端還將開發專為中國市場設計的男女裝、童裝及配飾,并與中國重要的合作方和創意人才展開合作。
True Religion 首席執行官 Michael Buckley 表示:“進軍中國市場一直在我們過去幾年的計劃中。”據悉,品牌的目標是擴大其全球足跡,而進軍中國市場是全球增長計劃的一個重要部分。未來,預計到 2026 年,中國市場將占 True Religion 全球品牌體量的10%。
1 月,The Row 在成都 SKP 開設中國首店,而此前,The Row 主要通過 Lane Crawford(連卡佛)、Joyce、Net-A-Porter 等線下和線上的奢侈品零售商與中國顧客建立聯系。《The Cut》提到,The Row 品牌目前的年銷售額約在 1 億美元左右,美國仍然是品牌最大的市場。目前,The Row 在歐洲或亞洲的影響力仍然較小,但已經有不少時尚達人對品牌趨之若鶩。曾與 The Row 合作過的零售咨詢師 Ramya Giangola 也指出:“通過零售商銷售產品的方式通常不被中國內地的顧客所青睞,他們喜歡聲量更大的事物。”
2022 年,以“極簡主義”“純素皮革”聞名的匈牙利品牌 Nanushka 開始進入中國市場。首先在上海開設了限時快閃空間,緊跟著在上海 iapm 環貿廣場開設 Nanushka 中國首店,時隔一個月,第二家門店也落戶成都遠洋太古里。
雅詩蘭黛集團一直以來十分看好中國香氛市場前景。作為雅詩蘭黛集團旗下香水業務主力軍,Le Labo 進入中國內地市場,是雅詩蘭黛集團繼續擴大在中國市場香氛版圖的重要一步,接下來還將繼續布局國內一線城市。
2022年,A Cold Wall 大中華區首家店鋪于北京三里屯盛大開幕,致力加大拓展國內市場,也奠定了品牌邁入線下市場的基石。至今,A Cold Wall 在上海、深圳落地多家門店,并舉辦了一系列線下體驗活動,在有效聯動 A Cold Wall 全球性文化社群的同時,不斷強化與本土消費者的溝通鏈接。
隨著 Izzue 業務穩定而迅速的發展,第一所海外 Izzue 已于 2002 年于上海開業,在二十年來在中國各地開設了更多店鋪。近日,Izzue 北京三里屯太古里南區新店開業,又一次證明了小眾海外品牌在中國市場的持續增長實力,以獨樹一幟的創意力、敏銳的流行觸覺、積極參與年輕生活方式的態度,為中國消費者帶來源源不斷的新鮮感。
2020 年,日本潮流品牌 Neighborhood 于上海新天地時尚開設中國首家品牌專門店,也是其首家海外門店。今年 7 月,Neighborhood 在北京太古里三里屯開設全新 Neighborhood Beijing 專門店,讓潮流不再僅僅局限于服飾層面的“老生常談”,衍生出了寵物用品、香爐、露營用品、咖啡等更多以生活為理念,讓思想成為根基的全新產品。
近日,日本潮流品牌 Human Made 在成都 SKP 設立圍擋,將開設位于西南市場的首家門店,而此前它已經在北京 SKP-S 開過快閃,中國首店則開在了上海的 TX 淮海年輕力中心,在半年多的時間內完成了中國市場的加速擴張。日本潮流品牌在社交媒體和代購等渠道,在中國市場具有一定的存在感,實體門店的設定則將幫助品牌更好地建立市場認知,與消費者的鏈接更加緊密。
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使得小眾品牌將之視為肥沃的土壤。品牌的小眾是相對的,而市場的龐大是絕對的,在小眾品牌入海的這一過程中,已然完成了“以小眾之名,行大眾之實”的過程。
線下門店對小眾品牌, 意味著什么?
在數字化背景的推動下,消費隱性需求慢慢褪去,小眾消費門類通過數字技術的傳播和連接實現與目標消費者的觸達,小眾消費逐漸走向大眾,成為新型消費項目。
然而,線上市場的份額畢竟有限,與年輕客群的溝通也存在著難以逾越的壁壘。對于希望長期布局中國市場的小眾海外品牌而言,能否在中國開設品牌實體門店,是從小眾走向大眾、實現品牌進階的關鍵一步。
在中國開啟實體門店零售布局前,Nobis 并沒有通過間接零散的代理商及渠道試水中國市場,而是直接入駐高端商場,把控銷售渠道,在消費者的心中建立了“開局即王者”的品牌形象,也為此后的深度溝通做足鋪墊。
對于 Nanushka 來說,正式開設實體門店前,主要在社交媒體上稍有熱度,但是僅依靠線上渠道的品牌無法深耕市場。品牌首席執行官 Peter Baldaszti 表示,Nanushka 和客戶之間難有除了服飾之外的真正聯系。為了實現未來 3 到 4 年內將直營和批發渠道的占比平衡到五五分的目標,Nanushka 加速開設獨立線下店和自營線上店,上海也成為其主要選址策略。
By Far 也早在 2018 年就開始深耕中國市場,與時尚博主、KOL 在小紅書、微博等社交平臺合作,在中國市場的知名度逐漸提升,但中國消費者只能通過海外電商平臺、代購以及國內買手集合店的方式購買到 By Far 的商品。因此,品牌也在思考除社交平臺、電商 DTC 和買手店渠道之外,如何與消費者形成更強的聯系,傳遞出更完整的品牌形象,建立更強的用戶黏性。
By Far 中國區總經理管俊清表示,By Far 自 2021 年底成立中國團隊之后就開始了首家旗艦店的選址工作。上海張園傳承了百年前張園“海納百川、融匯中西、引領潮流”的精神氣質,By Far 在張園亮相亞洲“首店”亮相,是快速在中國市場站穩腳跟的重要因素。
一方面,隨著傳統高端商業體過度飽和,小眾品牌的出現打破了同質化的零售空間秩序,滿足了消費者對新零售業態的需求;另一方面,對于定價偏高的非必需消費品而言,線下購物體驗將是拉近與本土大眾消費者距離感的必要手段。
如何讓小眾品牌成為 “我”視域下的消費投射?
當下,隨著消費者畫像的逐漸細化,我們也看到任何一個消費者身上所蘊含的無限商業可能性。基于消費者多元愛好、個性化意識和審美性提升,只要品牌與其屬性吻合,即可產生穩固、長久的關系,因此,小眾品牌的破局點是如何在“我”視域中,找到滿足其“物質+精神”需求的消費投射。
通過觀察幾家小眾海外品牌入局中國的案例,不難發現,“圍繞小眾調性,建設生活方式”是一個顯著的共性規律。
By Far 自 2023 年 1 月起,在全國多個地標性精品商場陸續開出更多的直營門店。隨著直營規模的擴大,By Far 中國區總經理管俊清曾表示,他們將對包括買手店在內的其他渠道進行整合和提升,以確保品牌體驗和定位的精準表達。獨立線下門店是一個品牌的設計理念、品牌內涵、價值觀的綜合全息整體體現,新晉品牌在最初的以單品印象轉變到成熟階段的品牌印象的努力中,最好的方式是以實體店鋪的形式來和消費者進行溝通。此外,By Far 除了包袋和鞋履這兩個深耕領域外,還進軍了香氛領域,覆蓋消費者生活方式的更大范圍。
Aesop 伊索亞洲區總經理 Frederic Seiller 也談到,我們堅信我們的產品應該成為平衡生活方式的一部分,這樣的生活方式也應包括文學、表演、電影和視覺藝術的熏陶。顧客在任何 Aesop 伊索店鋪內體驗到的遠不止是簡單的交易:這種體驗讓他們獲得新知、了解護膚的詳細步驟、享受不同的感官體驗。Aesop 伊索以平靜溫暖、自在舒適的空間款待顧客,為其帶來美好的視覺、嗅覺、觸覺感受;每間店鋪皆像是一處感官放松之地。
近日,北美運動休閑服品牌 Vuori 在上海靜安嘉里中心開設中國乃至亞洲首店,旨在撬動中國男性用戶運動休閑系的服飾空間,強調其產品適應居家、辦公、休閑、運動等更多的場景,成為提供 30+ 男性舒服、適合的生活方式的品牌。
對于小眾海外品牌而言,以中國市場為核心,喚醒大眾消費者的小眾需求,幾乎是一條絕對正確的路徑。但這只是拓寬市場基盤的第一步,如何持續深化品牌魅力,引發大眾共鳴,實現從 10 到 100 的更高增長還需從長計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