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指引下,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商務部關于繭絲綢行業“十四五”發展的指導意見》《蠶桑絲綢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5年)》等方針政策,2023年9月15日,第二屆長三角蠶業絲綢科技論壇、安徽省蠶學會2023年學術年會暨安徽省蠶學會大會在安徽省宣城市涇縣順利舉行。
就座的領導有安徽省科協科技創新部部長、一級調研員紀光水;中國蠶學會副理事長、江蘇省蠶絲學會理事長周謙;中國蠶學會副理事長、浙江省蠶桑學會名譽理事長、浙江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推廣研究員吳海平;中國蠶學會秘書長、中國農科院蠶業研究所副所長/副研究員、國家蠶桑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劉利;中國絲綢協會秘書長劉文全高工;浙江省蠶桑學會理事長、浙江省農業科學院蠶桑與茶葉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國家蠶桑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王永強;中共安徽省涇縣縣委副書記楊培靖;安徽省宣城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凌躍進。各學會負責同志以及來自江浙皖豫鄂渝六省市的蠶業科技工作者以及相關的繭絲綢企業的專家學者近200人參會。
開幕式
中共安徽省涇縣縣委副書記楊培靖致辭,她代表涇縣縣委縣政府對大會召開表示熱烈祝賀,并向大會介紹了涇縣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和蠶桑產業發展之路。
安徽省宣城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凌躍進致辭,他代表宣城市農業農村局對大會召開表示祝賀,并介紹了宣城市的悠久蠶桑絲綢文化歷史和近年來的繭絲綢發展現狀,并預祝本次大會圓滿成功。
安徽省科協科技創新部部長、一級調研員紀光水致辭,受安徽省科協委派,紀部長向多年來支持安徽省蠶桑絲綢產業發展的各界表示感謝,對大會召開表示祝賀。他表示,蠶桑絲綢產業在當下仍然具有重要的經濟、社會、文化和生態價值,安徽省在發展蠶桑絲綢產業方面,和其他兄弟長三角省份一樣,有傳統有優勢有基礎有情懷有擔當,再加上科技發展力量,必定具有強大的可持續發展生命力,具有廣大的創新空間。他說,科協、學會等單位要堅持一體化、一條心同合作,平臺共建,共同把蠶桑絲綢產業做強做優做大。最后紀部長預祝大會圓滿成功。
中國蠶學會副理事長、江蘇省蠶絲學會理事長周謙講話,他表示,此次會議凝聚力強,召開意義重大,是長三角蠶桑絲綢產業發展的重大里程牌。他在講話中介紹了江蘇省蠶桑絲綢發展的歷程。這使得蠶桑絲綢人更加擁有產業傳承下去的勇氣以及不斷推動創新發展的動力。他同時代表江蘇省蠶絲學會對具體組織會議的安徽省有關方面表示感謝,并預祝大會圓滿成功。
中國蠶學會副理事長、浙江省蠶桑學會名譽理事長吳海平講話,他代表中國蠶學會對論壇的順利舉行表示熱烈祝賀,對安徽省蠶學會牽頭組織本次論壇表示衷心的感謝。他說,長三角是我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而長三角地區是我國傳統蠶桑絲綢產區,歷史悠久,產業鏈完整,技術領先,絲綢貿易興旺,文化底蘊深厚,長期以來為我國蠶絲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他說,學會集聚了業內各方面的專家,是人才高地,是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他希望長三角的業內同仁通過交流、探討,凝聚共識,形成合力,進一步提升技術創新能力,要深度開展跨區域合作,引導產業區域分工,要以規模化、工廠化、融合化發展為導向,搭建產業與技術創新交流平臺。他表示,此次大會助力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契合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和鄉村振興國家戰略,注重綠色,開放,共享,著重跨區域合作分工,探索新舉措。新時代,新要求,新作為下,蠶桑絲綢科技人員要發揮長三角協作優勢,打造新蠶桑絲綢科技高地,為產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長三角蠶業絲綢學會創新合作發展簽約儀式
江蘇省蠶絲學會、浙江省蠶桑學會和安徽省蠶學會共同舉行了長三角蠶業絲綢學會創新合作發展簽約儀式。
三地蠶桑絲綢學會將充分發揮并整合各自在產業、行業中的優勢,進行戰略合作,打造新蠶桑絲綢科技高地,為長三角地區蠶桑絲綢產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本次合作將是長三角蠶桑絲綢產業發展的重大里程牌。
主旨報告
中國蠶學會秘書長劉利研究員作《蠶業科技現狀與發展趨勢—以我所為例》主旨報告,蠶桑絲綢產業,要緊緊抓住機遇,借力“一帶一路”東風,以蠶桑絲綢文化為引領,傳承合作共贏的“絲路精神”,做大做強蠶桑產業,確保“中國絲綢”在國際上的主導和優勢地位,讓“絲綢”這張象征中華民族的名片越來越亮、越來越響、越來越被世界各國認同和接受。
蠶桑絲綢是穿越5000年歷史長河的功勛產業,中華蠶桑絲綢產業歷史成就無比輝煌,振興現代蠶桑絲綢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組成部分。
在此引領下,劉利研究員從豐富蠶桑種質:種源自主可控的芯片;優良蠶桑品種:種業自立自強的基礎;先進種養技術:行業高發展的支撐;創新資源利用:產業轉型升級的抓手等四方面運用大量學術研究和落地成果等進行闡述。第二屆長三角蠶業絲綢論壇
中國絲綢協會秘書長劉文全高工作《堅持科技創新驅動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主旨報告,就如何堅持科技創新驅動、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劉文全高工從行業科技發展情況、存在的主要問題、面臨的新形勢和下一步工作建議等四方面進行闡述分析。
劉高工以詳實數據和案例介紹了行業的科技發展進步,桑蠶領域:特別是人工飼料養蠶將對整個產業帶來革命性的影響;繅絲領域:自動繅絲機逐步升級換代,鮮繭繅絲工藝日趨成熟織造領域:劍桿織機逐步替代有梭織機,目前全國劍桿織機市場占有率達到90%以上,寬幅、特寬幅、大提花等產品贏得了市場的普遍認可,絲綢織造技術與國際紡織行業基本接軌;印染領域:數碼印花、AI花樣設計、可機洗等技術日趨成熟,絲綢產品質量和服用性能得到明顯改善提升;綜合開發領域、綜合管理領域、行業標準領域、絲綢教育領域和技術培訓領域等方面的科技進步。劉高工論述了行業存在科技創新體系不完善、行業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科技創新人才極為匱乏、企業主動創新意識不夠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面對存在的問題,劉高工繼續闡述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風起云涌,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升級加速推進,全球紡織行業產業鏈供應鏈競爭日趨激烈的形勢。最后,劉高工提出下一步的工作建議:在國家提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大背景下,加快實施“絲綢強國”工程,目前已經初步具備條件和機會。立足國情和產業實際,他建議分階段逐步完成。“絲綢強國”主要評價指標包括:經濟強國、科技強國、品牌強國、人才強國、文化強國等五個方面。其中,科技強國的考核目標包括:我國繭絲綢行業能夠有效匯集國內外科技創新資源要素,形成重大科學研究成果和先進技術,擁有一批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主導制定一批絲綢國際標準,主要裝備達到世界領先水平,關鍵零部件、核心元器件、控制系統實現自主化。
專題報告
江蘇省蠶絲學會副理事長、江蘇省蠶種所副所長周成偉研究員作《江蘇省蠶桑產業發展情況》專題報告;
浙江省蠶桑學會副理事長、浙江省農業農村廳蠶桑首席專家潘美良高級農藝師作《浙江蠶桑產業概況與發展對策》專題報告;
安徽省蠶學會副理事長、安徽省特色農業管理站汪劍霞一級主任科員作《安徽省蠶桑產業發展情況》專題報告;
蘇州大學蠶桑研究所所長、博導李兵教授作《長三角蠶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思考》專題報告;
浙江省蠶桑學會副理事長、浙江大學黃凌霞研究員作《桑樹安全和品質信息數字化技術研究》專題報告;
安徽省蠶學會副理事長、安徽省特色農業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安徽省農科院蠶桑研究所副所長汪泰初研究員作《安徽省特色農業發展思考》專題報告。
大會交流
湖北省蠶學會副秘書長、湖北省果茶辦公室農藝師楊明澤分享《湖北省蠶桑現狀及發展對策》;
河南省蠶業協會理事長、河南林業大學畢會濤教授分享《河南省蠶桑產業生產現狀與發展思路》;
江蘇華佳絲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俞金鍵分享《以數字經濟推動品牌站上新高地》;
浙江省農業科學院蠶桑與茶葉研究所、國家蠶桑體系綜合試驗站站長周文林副研究員分享《工廠化全齡人工飼料育專用蠶品種的育成與應用》;
江蘇省如東縣蠶桑指導站站長韓益飛推廣研究員分享《人工飼料養蠶實踐與展望》;
浙江省湖州市農業科學院蠶桑所、國家蠶桑體系綜合試驗站站長錢文春研究員分享《蠶桑機械化種養技術與配套機械》;
安徽省金寨縣農村產業發展中心孫鳳柱高級農藝師分享《壯強蠶桑產業助力鄉村振興》;
浙江省金華市經濟特產技術推廣站陳樂陽正高級農藝師分享《果桑反季栽培技術措施》;
安徽麥寶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術總監李豐分享《新絲綢之路促進鄉村振興》。
大會總結
張穎高工作會議總結。他表示,會議收獲滿滿,內容豐富、水平高、成果顯著。長三角地區蠶業絲綢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教育與人才源資豐富、科技創新能力強,新技術新裝備發達,是我國蠶業絲綢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地。
鑒于此,他建議:
1.堅持創新共建,實行區域分工,打造區域創新共同體,共同完善技術創新鏈,形成區域聯動、分工協作、協同推進的技術創新體系。
2.堅持協調共進,實現優勢互補。著眼于整體謀劃,將長三角科技論壇蠶業絲綢分論壇規范化固定下來,發揮各自的優勢取長補短,互惠互利,共同促進蠶業絲綢產業與鄉村振興的有機結合,形成分工合理、優勢互補、各具特色的協調發展格局。
3.堅持先易后難,打造發展新模式。構建互惠互利、求同存異、合作共贏的開放發展新機制。
祝賀大會圓滿成功,進一步推動中國桑蠶繭絲綢產業的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