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采訪團走進“艾德萊斯絲綢之鄉”——和田地區和田市吉亞鄉阿孜乃巴扎村,近距離觀摩了艾德萊斯絲綢制作過程。
艾德萊斯絲綢作為吉亞鄉傳統手工業,距今已有幾百年的生產歷史,至今仍保留著古代植物扎染技術和木制織綢機器。艾德萊斯意為“扎染”,色彩艷麗、質地優良、歷史悠久,圖案多以生活中常見的物品來進行設計,如梨子、孔雀羽毛、樂器、麥穗等。2008年,新疆維吾爾族艾德萊斯綢織染技藝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被譽為“二十一世紀最后的手工業”。
試水直播帶貨
目前,和田市吉亞鄉艾德萊斯絲綢產業的發展模式主要分為家庭式生產和企業(合作社)兩種。“我們現在有艾德萊斯絲綢生產企業7家、合作社4家。”吉亞鄉副鄉長阿孜古麗·阿卜來提介紹,為把傳統手工藝品變成富民增收的暢銷商品,多年來當地政府持續加大投入,為群眾購置織機,拓展延長產業鏈,2022年艾德萊斯絲綢產值超過3000萬元。
作為現存唯一一家完整保留了全手工制作艾德萊斯絲綢的手工作坊,吉亞麗人艾特萊斯絲綢有限公司始建于1984年(原為吉亞麗人艾特萊斯絲綢廠),2010年北京市投入400萬援疆資金,幫助其進行擴建,完整配備抽絲、染坊、備料房、紡織車間、展銷廳、庫房、手工繡花等場地。
“這種花色的絲綢,很多女游客買回去做旗袍,非常好看!”該公司一位店長布左熱·麥提如孜告訴記者,公司8月1日開始試水直播,“之前我們只是發發短視頻,但不會賣。”布左熱有點兒害羞,“但后來我們學會了,現在每天播兩個小時,每天大概有一二十單。雖然不多,但是我們也很開心了。”
開發帽子、發卡等新產品
為適應市場需求,吉亞鄉艾德萊斯絲綢產業近年來持續創新。據和田市文旅局旅游科科長趙玉梅介紹,他們將艾德萊斯的元素融入當地的文創產品設計中,開發了帽子、發卡、領帶、鞋子、筆記本等多種產品。
“很多游客很喜歡艾德萊斯絲綢,但是又覺得買一塊布料不方便穿戴,于是給我們提了很多寶貴的建議。”布左熱·麥提如孜介紹,“因此,我們開發了很多新產品,像帽子、發卡等,大家買完就可以直接戴在頭上,非常受歡迎。”
“我們每年通過一個200萬元的援疆資金項目,攜手知名服裝設計師,將艾德萊斯絲綢在北京時裝周上展示。”趙玉梅介紹,“設計師將傳統的艾德萊斯服飾與現代化元素相融合,讓更多的人接受艾德萊斯絲綢,繼而走向全國、走向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