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按照河南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關于《河南省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著力培育重點產業鏈工作推進方案(2023-2025年)》有關要求,省文旅廳和省工信廳組成工作專班,研究制定了《河南省培育壯大紡織服裝產業鏈行動方案(2023-2025年)》(以下簡稱《行動方案》)。河南怎樣培育壯大紡織服裝產業鏈,從哪些方面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如何推動《行動方案》的落實?8月16日,河南省紡織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行動方案》起草專家組組長袁建龍,接受了中國紡織經濟信息網專訪。
筆者:在全國紡織服裝產業發展格局中,河南具有哪些優勢?
袁建龍:河南紡織服裝具有較為完整的產業鏈體系和規模優勢。數據顯示,河南現有規模以上紡織服裝企業約1500家。其中,年銷售收入超億元的企業69家。全省擁有紗錠約2000萬錠,純棉紗產量穩居全國前列。粘膠長絲、氨綸、尼龍工業絲產能分別位居世界第一、第三、第一,萊賽爾纖維產能居全國第二。在紡織服裝領域,河南涌現出神馬實業、新鄉化纖、新野紡織、許昌裕豐、平棉集團、河南通泰、林州光遠、銀龍集團、焦作海華、永泰棉紡、天虹永安、阿爾本制衣、云頂服飾、安陽浩欣、劍龍針織、恒天重工、河南二紡機、光山白鯊、鴻盛數碼、紫薇花印染、新鄉飛鷺等行業龍頭或專精特新企業。
筆者:請您簡要談一下《行動方案》的起草過程好嗎?
袁建龍:河南省人民政府省長王凱對紡織服裝產業鏈高度重視,召開專題會議聽取匯報,提出明確要求。副省長張敏作為紡織服裝產業鏈鏈長,全程指導方案起草工作,多次帶隊到鶴壁、周口等地調研。工作專班圍繞智能制造、數字化改造、織造、染整、品牌打造等補鏈方向,到江浙相關企業考察學習,組織省內專家、高校、重點企業多輪討論研究。《行動方案》形成后,征求了省直各有關部門和各省轄市、濟源示范區意見。
筆者:《行動方案》的框架內容有哪些部分?
袁建龍:《行動方案》的框架內容有六部分。
第一部分總體要求。以推動紡織服裝產業高質量發展為主線,著力打造“三個高地”,補齊“兩個短板”,搶占“一個領域”。以提高產品功能性、差異化發展為發力點,打造“中國棉紡產業高地”;以增強核心競爭力、提高市場占有率為重點,打造以氨綸、再生纖維素纖維等為亮點的“中國特色化纖產業高地”;立足女褲、童裝、職業裝等加工基礎和優勢,打造“中國品質服裝產業高地”;以服務上下游需求為核心,擴大面料織造規模,適度發展印染產業,補齊織造和印染短板;搶抓行業發展新機遇,搶占產業用紡織品新領域。到2025年,全省規模以上紡織服裝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突破3000億元。
第二部分提升產業鏈。主要為保障上游供給,穩定棉花供應,增強漿粕制備及供給能力,鞏固粘膠長絲、氨綸、萊賽爾纖維領先優勢,提升高技術纖維制備水平等。推動中游升級,打造全國棉紡產業高地,擴大面料織造規模,統籌推進印染補鏈,提升紡織數字化、智能化制造水平等。提升下游競爭力,擴大產業用紡織品市場份額,提升紡織服裝創意設計能力,加強品牌培育推廣等。
第三部分建強創新鏈。主要為打造產業創新平臺,加強紡織服裝產業創新平臺建設,加強全鏈條聯合體建設。攻克關鍵性核心技術,深度參與纖維材料基礎研究,開展紡織成型與加工關鍵技術攻堅等。培育自主性創新企業,加大創新型紡織服裝企業培育力度,加快紡織服裝企業研發活動全覆蓋,加強自主創新產品應用等。
第四部分重構供應鏈。主要為增強供應鏈韌性,提升供應鏈安全穩定能力,推動區域差異化協同發展,開拓高端紡織服裝市場。拓展重點產品市場應用,積極承接產業活動,推進區域及企業品牌建設等。推動上下游和左右岸融通發展,深化產業鏈上下游適配性對接,推動產業鏈融合協同發展等。
第五部分暢通要素鏈。主要為強化專業人才引育,強化金融精準支撐,強化基礎要素保障,強化公共服務能力。
第六部分優化制度鏈。主要為優化財政激勵機制,優化企業培育機制,優化鏈群發展機制,優化項目生成機制,優化包聯服務機制。
筆者:如何推動《行動方案》的落實?
袁建龍:《行動方案》配套繪制了河南省紡織服裝產業鏈全景圖、產業鏈招商重點企業圖、產業分布圖、中國紡織服裝龍頭企業分布圖、河南省紡織服裝產業藍景圖5個圖譜;針對產業鏈上中下游不同環節,研究制定了河南省紡織工業產值分布及發展目標;建立了“六個清單”,分別是90個重點企業清單、總投資1014.68億元的39個重點項目清單、30個重點園區清單、56個重點創新平臺清單、5個細分領域鍛長板補短板清單、19個重點事項推進清單。專班化協調推進,督促各項工作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