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育兒理念的更新,個人健康護理意識的加強,以及人們追求舒適、便捷、輕松的生活方式,帶動了衛生和母嬰用品行業的蓬勃發展。受消費升級以及疫情對消費習慣的影響,高質量、多功能的產品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各類產品向細分領域延伸的趨勢也愈加明顯。
值得一提的是,衛生和母嬰用紡織品是產業用紡織品行業中最接近終端的領域,同時也是非織造布最大的應用市場。得益于科技創新、消費升級等多重推動,衛生和母嬰用紡織品行業在近年來迎來了快速發展期,產能迅速釋放。行業發展既面臨調整和挑戰,也擁有新的機遇。一方面,新生兒出生率下滑,人口紅利有逐漸減退的趨勢;另一方面隨著疫情的放開以及三孩政策的出臺,行業也面臨著一波新的機遇。
綠色、健康是重要方向
綠色、健康是衛生和母嬰用品的重要方向。實現綠色、健康性能,首先可從纖維材料環節進行探索和應用。
衛生與母嬰用品所用的非織造衛生材料創新方法,主要包括原料創新、技術創新和應用創新,原料是創新的關鍵,非織造后整理技術是創新的重點。教育部高等學校紡織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非織造材料與工程分委會主任、天津工業大學教授錢曉明表示,近年來,非織造衛生材料在質量提升、產品創新與應用拓展等方面保持活躍。他還重點介紹了艾草粘膠纖維一次衛生用非織造材料的應用開發、新型熱風非織造面層材料的技術創新以及PP生物可降解技術的研究進展與應用。
針對綠色、健康方向,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李陵申提到,在材料方面,可拓展植物纖維、纖維素纖維、綠色纖維等,在加工過程中,盡可能減少對功能性注劑、油劑的運用。需要明確的是,對衛生和母嬰用品來說,首當其沖的是保證其安全性能,功能、舒適等性能應服從于安全性能。由行業協會牽頭的綠色產品認證和綠色標準制定,有效促進了行業的有序發展。
而針對人口紅利減退等不利因素,李陵申表示,近年來出生率下降、人口紅利優勢減少等憂慮始終困擾著產業發展,但應理性看待,行業增速適度放緩表明行業本身處在調整期,這是產業發展由量變向質變轉移的信號。隨著線下銷售的復蘇,以及新的營銷手段、模式加持,未來,衛生和母嬰用紡織品行業蘊含著較大的能量和拓展空間。
“十強企業”引領品牌塑造
品牌承載著產品的品質與價值,對消費領域來說,品牌=信任。在衛生和母嬰用品領域,隨著消費升級和市場細分,國內自主品牌逐漸增加,并與消費者逐步建立信任關系。
恒安(中國)衛生用品有限公司等企業入選“2023年度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衛生和母嬰用品嬰兒尿褲綜合競爭力十強企業”,晉江恒安家庭生活用紙有限公司等企業入選“2023年度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衛生和母嬰用品非織造擦拭材料綜合競爭力十強企業”,云南登康貝比母嬰用品有限公司等企業入選“2023年度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衛生和母嬰用品零售渠道十強”,貴州福星今童商貿有限公司等企業入選“2023年度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衛生和母嬰用品批銷渠道十強”……在日前召開的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衛生和母嬰用品分會第二次會員大會暨第二屆一次理事會上,發布了“2023年度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衛生和母嬰用品競爭力企業”名單。
在推動紡織行業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與衛生和母嬰用品行業高質量發展方面,李陵申建議,“要聚焦共性關鍵技術,開展基礎研究,激活行業科技創新內生動力;要以‘雙碳’目標為戰略導向,構建全產業鏈綠色體系,大力開發推廣環境友好產品和可生物降解一次性衛生用品,并由此不斷完善ESG體系建設;要加大關鍵環節數字化、網絡化改造,加強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行業融合創新應用;要以消費需求為導向,做對的產品,給消費者提供更加便利和人性化的購物及產品體驗。”
“面對機遇與挑戰,行業企業應對標世界一流企業,在產品卓越、品牌卓著方面做到與國際接軌,力爭在創新領先、治理現代化等方面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會長李桂梅強調。
作為推動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中產協衛生和母嬰用品分會選舉產生了第二屆理事會領導班組成員,大會選出丁桂興等73位衛生和母嬰用品分會第二屆理事會理事,選舉浙江金三發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嚴華榮為第二屆理事會會長,河南省百蓓佳衛生用品有限公司總經理王軍華等23人當選為第二屆理事會副會長,中產協產業研究部副主任白曉當選為第二屆理事會秘書長。大會成立了衛生和母嬰用品分會專家委員會,并聘請39名高校教授、企業家和專業技術人員擔任分會專家委員會委員。
“力爭把衛生和母嬰用品分會辦成一個更專業、更廣泛、資源更豐富的社會組織,努力開創我國衛生和母嬰用品行業的新局面。”第二屆理事會會長嚴華榮提出,分會下一步的工作重點將從推進品牌培育、堅持自主創新、倡導綠色發展、強化標準引領、加強組織建設、建立良好的政企關系六個方面持續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