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針織企業訂單回暖迎來新助力。
隨著疫情防控政策的優化調整,各地助力經濟回暖的眾多利好消息不斷傳來,從政府組團幫助企業積極開拓海外市場、春節鼓勵生產“不打烊”的暖心留工政策,到行業協會、企業為推動全年經濟高質量發展考慮的許多“下一步”,極大地提振了針織人的信心,也為針織企業恢復發展活力開了好頭。
出海搶單拓展新客戶
近兩月以來,山東、江蘇、浙江、廣東、福建、四川等多地的外貿企業紛紛組團赴境外參展、積極搶訂單的消息不斷出現在熱搜上。
缺訂單是疫情三年以來外貿企業面臨的最大壓力。當下,隨著疫情防控政策的優化調整,誰能率先一步“走出去”,誰就有可能多簽下一份訂單。
此次“走出去”見客戶、搶訂單、拓市場,可謂是時間短、行程緊、任務重,但收獲也頗豐。浙江省嘉興市云翔針織有限公司外貿部經理朱宇帶著自家20多個品類最新的“拳頭”襪品參加在日本東京舉行的AFF紡織成衣展。他一下飛機就連續拜訪了4家老客戶,圓滿完成了出發前制定的一系列“小目標”。
“與客戶面對面交流非常高效,維護了一批老客戶,開拓了一批新客戶,現場達成意向訂單金額就超過了200萬美元。”朱宇說。這次出海“搶訂單”,讓企業“走出去”的發展信心進一步增強。“公司將充分做好新客戶的后續跟進工作,比如按照客戶要求打樣、確認樣品等,爭取達成進一步的合作。”朱宇說。
為高效推動外貿保穩提質,幫助企業爭取訂單,抓住后疫情時代的新市場和新機遇,2022年12月,江蘇省組織包機護送企業出國搶訂單、拓市場、保份額。“當前我們最需要的就是訂單,政府組織出海參展降低了企業成本,提供了大量接觸客戶的機會,讓我們爭取到更多新客戶訂單。”江蘇南通東枝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楊紅梅說。
美國國際服裝服飾及面料展MAGIC SHOW,一直以來受到國內外相關產業企業的關注。南昌市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副會長董德介紹,為幫扶外貿企業提前布局海外市場、搶抓訂單機遇,今年2月,南昌市將組織東申針織制衣有限公司、眾拓制衣有限公司、江西省針棉織品進出口有限責任公司、國亞制衣有限公司等15家專業紡織服裝出口企業組團參展美國國際服裝服飾及面料展MAGIC SHOW。“今年南昌市將組織企業參加境外展會30余場,以持續暢通外貿出口渠道。”董德說。
據中國海關統計,2022年1-11月,我國針織產品累計出口1060.4億美元,同比增長7.07%,全年出口有望突破1100億美元創歷史新高。業內人士指出,從近幾年針織服裝的累計出口情況看,無論大衣、西服,還是襯衫等細分品類,出口占比都在逐年增加。
中國針織工業協會會長林云峰表示,隨著疫情防控政策的優化調整和國家各項穩增長政策的實施,尤其是《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的出臺,國民經濟有望快速反彈。針織行業國內市場有望迎來較快增長,出口則受外部需求收縮和高基數效應,面臨下行壓力。企業在聚焦主業、做好應對疫情風險沖擊的同時,還要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加快數字化技術的應用,提高產品附加值,通過降本增效,抓住擴大內需的政策機遇,實現平穩發展。
排單生產春節“不打烊”
眼下,各地赴境外參加展會、拜訪客戶、推進合作的外貿團組已經陸續回國。收獲新訂單、提振企業發展信心只是第一步,更多挑戰還在搶單之后。
鉚足干勁、爭分奪秒……在河北省滄州市肅寧縣棉一彩制衣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工人們正在趕制春節前最后一批保暖內衣的生產訂單。
棉一彩制衣有限公司負責人郭明明介紹,近年來,公司積極迎合市場新需求,研發生產的干爽棉無痕自發熱保暖內衣,采用新疆優質長絨棉及國外先進技術面料,使用“立體織造”“服裝線跡”“無痕裁剪”等新技術,加工出來的保暖內衣具有干爽親膚、柔軟透氣、吸濕保暖、抗起毛起球等性能。通過面料升級、技術改造、產品迭代等,推動了公司轉型發展。
廣州市常藤供應鏈有限公司是一家主營服裝服飾出口的外貿企業。在2022年入冬以來的外貿“暖經濟”熱潮下,該公司出口保暖褲、針織衫等服裝服飾產品2000余萬元,實現同比增長30%。
新疆芳婷針織廠的工人們最近同樣在忙著春節前的最后一批生產訂單。芳婷針織廠廠長趙愛玲說,2022年,芳婷公司車間一直處于滿負荷生產的狀態,車間全員上下正全力以赴投入生產,保持著高效運作和高執行力的狀態,創造了3個月生產近40萬件針織產品的紀錄。
“去年年底,公司新研發的5款新品上市銷售,深受線上線下消費者青睞,目前我們的產品供不應求。”趙愛玲說。近年來,隨著市場環境和消費習慣的變化,公司在純棉內衣、竹炭內衣、速干內衣等原有傳統產品的基礎上,持續加大綠色、低碳、健康、環保型新品研發力度。
搶單贏的不只是真金白銀的訂單,還有海外客戶的信心。臨近春節,在著名的“童裝之都”,浙江省湖州市南童魔服飾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里,工人們依舊忙得熱火朝天。“我們正在加緊生產出口越南的一批童裝,按照合同我們必須趕在春節前發貨。”南童魔服飾有限公司負責人顏烈榮說,這批訂單是他前不久搭乘湖州市政府包機參加越南(河內)國際兒童用品展拓展的新客源。
“為了把疫情三年丟失的訂單搶回來,除了去越南,我們還參加了俄羅斯品牌展。”顏烈榮說,在這場外貿“搶單賽”中,讓他更有信心、更有底氣抓住更多機遇的是政府鼓勵企業春節連續生產的留工政策。
“能不返鄉,盡量別走了。”還沒到春節,浙江多地就已經從“搶訂單”快速切換到“搶人”模式,紛紛出臺鼓勵企業春節“不打烊”的獎勵措施。杭州、紹興等地向每名春節期間留工的省外員工發放現金消費券,同時鼓勵企業通過發放紅包、改善工作條件等方式,吸引員工就地過年;義烏向來當地過年的省外企業員工家屬,發放數字人民幣“團圓紅包”;湖州提出,一季度應稅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0%以上的規上制造業企業,達到2500萬元及以上的,最高可獲得100萬元獎勵。
瞄準需求提升附加值
“出海”爭取到更多訂單雖然穩定了企業的生產與銷售,但是如何確保產品利潤不被擠壓仍是企業亟需面對的考驗。
近年來,注重健康的“品質消費”“悅己型消費”“綠色可持續消費”漸成時尚。不少針織企業也在緊緊抓住不同年齡層消費者對不同針織產品的消費偏好,努力增加產品附加值,化解企業發展瓶頸。
“綠色消費的市場需求促使我國針織產業不斷發展。針織產品也從傳統的棉毛衫、褲等品類不斷擴展,產品品類不斷豐富,產品舒適性也明顯提高。針織梭織性、功能性和綠色可持續性將成為針織面料未來研發的三個方向。”中國針織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兼科技部主任李紅近日在“紡織之光”針織產品創新研討會上表示。
李紅介紹,針織產品透氣性好,具有優良的彈性和延伸性,更適合都市精英人群快節奏、多場景變換的著裝需求,讓同一件服裝具有更多樣的功能性,能夠滿足人們對時尚美觀、個性化、智能化等兼容性的需求,也是針織產品未來的重要研發趨勢。
深圳歌力思服飾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歌力思”)供應鏈管理中心總監歐伯煉介紹,近兩年,隨著可持續時尚的興起,公司在綠色環保方面的實踐不斷深入,對環保面料的使用量持續增加,比如在秋冬系列的套裝、西裝類的產品中,都會用到羊毛類的針織面料。未來還會使用到更多高質量、環保,并帶有一定功能性的可持續面料。對于女裝品牌的對針織面料的研發需求,歐伯煉認為,今后針織面料的研發亟需解決縮率、易變形、起球等問題,要朝著針織梭織化、多樣功能性和綠色可持續等方向創新。
“就目前市場情況來看,品牌僅關注綠色纖維的使用是不夠的。還應該從纖維原料的選擇、產品制備、物流、銷售、回收等各個環節綜合考慮,使整個生產流程向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方向發展。判斷一個產品是否綠色,不能單一地看它使用了多少綠色纖維,而要看它是否將綠色可持續理念融入到生產的每一個環節。”李紅說。
“雙碳”機遇下,浙江嘉名控股有限公司不斷精進生產工藝,企業實現產銷兩旺。“很多品牌都宣布了碳中和目標,比如愛慕自2021年開啟零碳計劃,太平鳥計劃在2046年達到二氧化碳凈碳凈零排放目標,很多國際品牌承諾運用更多的再生材料。上游的研發企業也要重視這些品牌的綠色實踐,積極配合服裝品牌向可持續方向努力。”浙江嘉名控股有限公司總經理莫東海說。
從高支高密仿梭織、空氣層、起絨織物等特色針織產品到突破了顏色限制的白石墨烯紗,以及可生物降解并對環境友好的禾素抗菌纖維,鹽城福匯紡織有限公司自2017年以來,一直在向精品化的特色針織產品研發轉型。鹽城福匯紡織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于建明說,“我們很難判斷這些研發成果能否成為爆款產品,但我們只有根據市場的新原料、新技術,和對新趨勢的一些判斷,持續不斷的研發,同時增強全過程技術服務能力,才能更好的滿足客戶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