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二十大報告繪就了中國更加美好的宏偉藍圖,闡明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任務,為紡織行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行動指南。這一年,中國紡織業在冬奧會、航天事業、國際紡聯年會、“優供給促升級”等活動中,展現了“創新驅動的科技產業、文化引領的時尚產業、責任導向的綠色產業”的嶄新形象。
本榜單以時間排序
十大新聞事件
1
展現高科技和時尚魅力,中國紡織業為北京冬奧會添彩
2月4日,舉世矚目的第24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在中國北京國家體育場“鳥巢”隆重開幕。中國體育代表團身著由北京服裝學院設計的禮儀服飾參加開幕式入場儀式,展現了中國風采。當悠揚的歌聲在鳥巢上空回響,孩子們身著青花瓷白和青兩色組成的服裝踏雪而來。冬奧會主題曲舞蹈《放飛和平鴿》里155位愛樂團主唱兒童的服裝由設計師丁潔傾情設計。
開幕式上,三張總面積近2800平方米的偽裝網讓冬奧圣火懸念留到最后一刻,織起這張“保密網”的,是來自青島的海麗雅集團有限公司。此外,冬奧會上開幕式演員服裝、以《千里江山圖》為靈感的舉旗員運動套裝、炫彩的發光冰球服、剪紙藝術與可愛的和平鴿童裝、倒計時環節簡潔干凈的綠色工裝連體服、中國結與洋溢著熱情的速滑服,這些融入傳統元素的開幕式表演服設計都出自中國設計師品牌CHENPENG創始人陳鵬之手,用精彩的中國元素向世界展示當下中國的文化自信。而由王逢陳設計的奧林匹克會旗護旗手服裝在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正式亮相,通過當代的設計語言表達國之韻律,整體造型在莊重的基礎上賦予更多運動感與功能主義,表達在奧林匹克精神的感召下,我們共同追求積極、和平、團結與包容。
2
紡織力量再現,行業科技助力航天事業
4月16日,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 神舟十三號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順利出艙,結束“太空出差”。在這次任務背后,紡織人再次為中國航天事業貢獻“紡織力量”。
在3名航天員出艙后,工作人員立即為他們穿上了航天員地面保暖裝置。這是由北京服裝學院民族服飾博物館館長、教授賀陽帶隊設計的,兼具了展示國家形象的功能。
在航天員在軌駐留的183天里,浙江石金玄武巖纖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玄武巖纖維布一直在空間站,默默地守護著他們。
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返回艙上也使用了圣泉集團酚醛空心微球。探路者則為航天員們配備了包括艙內連體工作服、分體工作服、艙內休閑服、節日服等在內的共13套裝備物資,以及航天員出艙后身披的保暖毯。此次從天而降的“紅白傘”則是由航天科技集團五院508所神舟飛船回收著陸分系統研制團隊制作而成。
11月29日,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乘組出征儀式上,費俊龍、鄧清明、張陸3名航天員領命出征,際華股份研制的全新款艙內航天服保護靴首次亮相。
3
聚焦“十四五”,化纖、產業用高質量發展指導意見發布
4月12日,工信部、國家發改委發布了《關于化纖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到2025年,規模以上化纖企業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5%,化纖產量在全球占比基本穩定。行業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達到2%,高性能纖維研發制造能力滿足國家戰略需求。企業經營管理數字化普及率達80%,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80%。綠色纖維占比提高到25%以上,生物基化學纖維和可降解纖維材料產量年均增長20%以上。
《指導意見》圍繞發展目標,從產業鏈創新、高端化發展、數字化智能化改造、綠色低碳轉型、實施“三品”戰略等方面,提出五項重點任務。并提出了五個方面的保障措施。
4月12日,工信部、發改委聯合印發《關于產業用紡織品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規模以上企業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6%左右,3—5家企業進入全球產業用紡織品第一梯隊。科技創新能力明顯提升,行業骨干企業研發經費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達到3%,循環再利用纖維及生物質纖維應用占比達到15%,非織造布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70%,智能制造和綠色制造對行業提質增效作用明顯,行業綜合競爭力進一步提升。
《指導意見》從科技創新、產業結構、兩化融合、綠色發展、標準引領等方面,提出五項重點任務。《指導意見》表示,要梳理重點產品產業鏈圖譜,支持龍頭企業組織上下游企業協同開發,開展非織造布專用聚丙烯切片、可生物降解材料、專用纖維、專用助劑以及織造成型裝備開發,提升產業鏈穩定性和質量效率。
4
轉型升級賦能中國“織”造,《焦點訪談》解讀紡織行業領跑密碼
5月16日,央視《焦點訪談》聚焦紡織行業,探討轉型升級如何賦能中國“織”造。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陳大鵬、李陵申,時任副會長孫淮濱做客演播室,站在行業高度,解讀中國紡織業“領跑的密碼”。一批優秀紡織企業也在鏡頭前展示了今日紡織業科技、時尚、綠色新風貌。節目播出后在行業內外引發巨大反響。
紡織在我國有著幾千年的歷史。它是傳統工業,更是國民經濟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改革開放、加入WTO,特別是從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從紡織業大國逐步成長為全球紡織業的強國。從一根纖維到最后的成衣,中國已經形成了全球最完備的紡織產業鏈。
陳大鵬表示,服裝的確是能夠體現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一個重要側面,反映出一個人的精神、生活的態度、生活的理念。按照中國服裝協會的推算,中國服裝市場零售規模達到4.5萬億元,網上零售已經超過2萬億元。中國服裝行業取得了巨大發展。
李陵申表示,目前,紡織行業通過智能化工廠,極大提高了勞動生產效率,真正實現了紡織工廠夜間無人值守。經過幾年行業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迭代升級,整個行業的勞動生產效率、智能制造水平、數字化的服務水平都得到了極大提升,勞動生產率大幅度提高。
孫淮濱表示,中國紡織業生產規模為全球最大。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像中國紡織業一樣,擁有如此豐富、系統、完整的產業鏈,既有上游的原料供給,同時紡織鏈條上每個細分行業應有盡有。
5
挑戰之下尋求發展,中國紡聯第五次會員代表大會召開
6月27日,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第五次會員代表大會暨五屆一次理事會五屆一次常務理事會召開。大會選舉孫瑞哲為第五屆理事會會長,夏令敏為秘書長,徐迎新、陳大鵬、李陵申、端小平、楊兆華為副會長。2016年以來,中國紡聯第四屆理事會團結引領全行業,經過不懈努力,完成了“十三五”設定的目標任務,基本實現了建設紡織強國的目標,帶領紡織行業成為中國居于世界領先地位的五大行業之一,打開了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局面。
針對當前行業發展形勢,在變局之中考量現實,在挑戰之下尋求發展,會議強調,要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需要在新的形勢下思考行業工作。在形勢變化中思考行業工作,要從在世界的動蕩變革中,統籌發展與安全;在文化自信的樹立中,協調創新與轉化;在區域經濟的協同中,兼顧效率與公平;在國內市場的構建中,迭代產品與模式等四個方面著手。在要素調整中尋找發展路徑,要重點關注土地要素、人口要素、資源環境要素、知識要素、資本要素和數據要素。
6
奮斗最光榮!全紡勞模獲表彰,多名紡織企業家獲全國優秀企業家稱號
7月12日,全國紡織工業先進集體、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隆重舉行。會議表彰近年來涌現出來的全國紡織工業先進集體、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激勵動員2000萬紡織人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推動紡織強國建設再出發。
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顧秀蓮發表視頻講話,第十屆全國政協副主席郝建秀發來賀信。長期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2000萬紡織人始終站在時代的最前面,艱苦奮斗,銳意進取,為經濟社會穩定和行業發展建立了卓越功勛。“矢志報國、創新卓越、協同共贏、勤勞自強”的紡織工業精神,是2000萬紡織人的精神財富和時代風貌。郝建秀、趙夢桃、鄧建軍這些勞模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紡織人,他們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身體力行,是全行業學習的榜樣。
大會授予《時尚北京》雜志編輯部等100個單位“全國紡織工業先進集體”稱號,授予羅書娟等322名同志、追授樓寶良等2名同志“全國紡織工業勞動模范”稱號,授予魏擁軍等24名同志“全國紡織工業先進工作者”稱號 。被授予“全國紡織工業勞動模范”、“全國紡織工業先進工作者”稱號的人員享受省部級表彰獎勵獲得者待遇。
9月16日,2022年全國企業家活動日暨中國企業家年會舉行。大會頒發了第十二屆“袁寶華企業管理金獎”,表彰了2021—2022年度全國優秀企業家。恒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陳建華榮獲“袁寶華企業管理金獎”,11位紡織企業家獲“全國優秀企業家”稱號。
7
聚焦可持續全球紡織價值鏈,國際紡聯年會舉行
9月17—20日,國際紡織制造商聯合會(ITMF)2022年會在瑞士小鎮達沃斯舉行。會議以 “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的全球紡織價值鏈”為主題,來自35個國家和地區的330余名全球紡織業界代表濟濟一堂,針對影響當前紡織業復蘇與發展的關鍵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與交流。
國際紡聯主席、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率中國紡織代表團參加會議。4天會議里,圍繞“循環再利用”“纖維—棉花和人造纖維”“紡織(機械)工業在瑞士”“可持續性和循環性—未來的商業模式”“初創企業”“供應鏈協同”等議題,與會代表進行了多方面的交流。國際紡聯管理委員會會議經表決,全票通過將現任國際紡聯主席孫瑞哲任期延長一年至2023年10月。
為了表彰在全球紡織業發展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公司/組織和個人,促進紡織業科技創新和國際合作的進一步發展,擴大國際紡聯的引導力、公信力和影響力,經由國際紡聯主席孫瑞哲提出,國際紡聯決策委員會一致同意后,管理委員會批準設立了“國際紡聯獎”。中國大陸三項目榮獲首屆國際紡聯獎。
8
非凡十年書寫盛世華章,紡織業喜迎二十大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紡織行業貫徹新發展理念,推進高質量發展,樹立起“創新驅動的科技產業、文化引領的時尚產業、責任導向的綠色產業”的嶄新形象,紡織強國建設取得決定性成就。
10月10日,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發表署名文章,總結回顧十年來紡織行業創造的非凡業績,號召全體紡織人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團結奮斗,為創造錦繡事業再立新功。孫瑞哲在文章中強調,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紡織行業將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不忘產業報國初心、牢記強國富民使命,以春蠶不盡之心,鐵杵成針之志,添山河錦繡,呈人間溫暖。全國各地紡織服裝集群、市場、企業、品牌、院校等紛紛掀起喜迎二十大熱潮,以多種形式總結十年來發展成果,展望未來新征程。
十年來,行業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深入貫徹習近平經濟思想,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各項決策部署和政策要求。聚焦“科技、時尚、綠色”,行業加速由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科技創新、品牌建設、人才培養、綠色發展躍上新臺階,《建設紡織強國綱要(2011—2020年)》設定的目標基本達成。中國工程院研究表明,紡織行業是我國制造業處于世界先進水平的五個行業之一。
會后,紡織全行業認真學習、深刻領會二十大精神,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
9
推動“三品”戰略實施,“優供給促升級”活動全面展開
10月14日,由工信部牽頭部署、中國紡聯積極配合開展的2022紡織服裝“優供給促升級”活動啟動會在北京召開,旨在落實國務院關于扎實穩住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的通知,推動紡織服裝行業“三品”戰略實施,加快行業高端化、綠色化、數字化轉型,提振行業發展信心,促進紡織行業高質量發展。
活動共分為:加強產業鏈上下游合作,維護供給體系韌性與穩定;組織行業內對接交流,推動產業升級產品升級;推動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加快新技術新裝備應用;提升企業創意設計能力,增強品牌消費引領作用;開展特色產品推廣活動,擴大紡織品服裝消費等五大板塊共34項活動。這些活動中,既有面向需求端的貿易展覽會和專業市場、電商平臺促銷活動,又有面向紡織生產制造端的技術、管理類專業交流活動;形式上既有精彩紛呈的時裝周、文化節、購物節,又有專業化、高水平的論壇、國際會議、設計大賽;各項活動覆蓋從化纖、棉毛紡織到三大終端的全產業鏈環節,內容覆蓋數字化智能化、綠色低碳、自主品牌建設、產業集群升級、區域布局調整、中小企業發展、供應鏈融合等紡織行業“十四五”發展重點任務,能夠充分體現“優供給促升級”主題,對紡織行業推動高質量發展將起到引領、推動作用。
10
集群試點第五次復查,中國紡聯與202個集群建立試點共建關系
12月8日,2022年全國紡織產業集群工作會議在線上召開。今年,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開展了第五次全國紡織產業集群試點地區復查工作。復查的對象包括試點時間滿三年的 204 個產業集群地區、再加上2020—2021 年新加入的6個以及恢復共建的1個共211個產業集群地區。經中國紡聯批準,確認江蘇省江陰市等193個紡織服裝產業集群試點地區通過本次復查。2022年新加入試點共建9個產業集群地區。截至目前,與中國紡聯建立試點共建關系的全國紡織服裝產業集群地區共計202個。
同時,今年距離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第一次產業集群會議召開已有20年的時間,這20年來紡織產業集群發展成就非凡。產業集群是改革開放以來紡織服裝產業市場化不斷深入的必然結果,是產業高效協同的空間組織形式。20年過去,產業集群試點由2002年38個、紡織工業總產值4800多億、就業人口329萬人、企業總數8.6萬戶,到2021年底產業集群試點總數達到了211個、紡織工業產值達到了3.77萬億元、就業人數超過700萬人、企業總數超過25萬戶。
11月2日,工信部第三輪先進制造業集群決賽優勝者名單結束公示,蘇州市、無錫市、南通市高端紡織集群上榜,這也是紡織產業集群首次入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