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之畔,廣州塔下,時尚熱潮持續涌動。12月29日,“海珠之約·數字時尚夜”活動在廣州塔順利舉辦,拉開“海珠之約”系列活動的序幕。本次活動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指導,海珠區人民政府、廣州市商務局、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廣州市貿促會聯合主辦。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夏令敏現場為海珠區授牌,海珠區副區長黃符偉接牌。
活動現場,海珠區被授予“中國紡織時尚名城”稱號。自此,海珠區在廣州建設新消費中心城市的進程中,全面拉開了時尚引領、商業推進、數字賦能、產業提升的大版圖序幕。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產業集群工作委員會主任夏令敏在致辭中首先對本次活動的隆重舉辦表示熱烈祝賀。
他同時表示,面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的挑戰,今年紡織服裝行業實現了穩定發展。行業新模式、新業態、新渠道不斷深化,產業數字化、智能化和線上線下融合進程逐步加快,電子商務服務體系日益完善,電子商務交易額持續增長,推動了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和行業創新能力提升,實現了“十四五”良好開局。紡織服裝行業的的國際領先地位和發展韌性得益于多年來行業兩化融合的持續深入,得益于行業數字化能力不斷提升。海珠區作為廣州市中心城區,憑借雄厚的產業基礎、優越的地理位置和獨特的城市文化魅力,集聚了眾多的時尚創意企業和優秀設計人才,區內的中大紡織商圈歷經三十多年的發展,持續推進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工藝創新,成為品類豐富、品種齊全、快速反應能力強的紡織品面輔料中心和時尚供應鏈樞紐,也為廣州市打造“時尚之都”提供重要產業支撐。
產業先行
海珠成廣州建設時尚之都的重要支撐點
在早前的海珠區申報“中國紡織時尚名城”評審會上,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產業集群工作委員會主任夏令敏,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產業集群工作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紡織工業企業管理協會常務副會長謝青,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產業集群工作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紡聯流通分會副會長徐建華,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產業集群工作委員會秘書長、中國紡織工業企業管理協會副會長張海燕,中國服裝協會副會長周一奇,廣州市商務局市場管理處處長李恩泉,廣東省服裝服飾行業協會會長卜曉強等領導、專家組成的產業集群試點考察組以及相關部門領導和重點市場、企業代表分別從各自角度對海珠區紡織時尚產業的發展獻計獻策。
據了解,海珠區憑借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和雄厚的時尚產業基礎,成為培育時尚產業蓬勃發展的沃土,是廣州建設時尚之都的重要支撐點。目前海珠區正在加速構建“一圈引領,五圈支撐”的空間發展布局,進一步厚植培育紡織時尚產業蓬勃發展沃土,成為廣州建設時尚之都的重要支撐點。東部琶洲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唯品會、赫基、阿里巴巴華南總部等與時尚產業密切相關的互聯網平臺及重點項目,現已落戶海珠并投入使用,助力時尚產業搭上數字經濟快車道;廣州塔、海珠濕地、琶洲會展等城市地標,可為各類時尚秀場和大型展會提供吸引眼球的表演及展示場地;中部中大國際創新生態谷,依托中大紡織商圈的紡織產業資源,坐擁一批時尚創新的本土企業,廣州國際輕紡城、廣州輕紡交易園均是工信部評定的紡織服裝創意設計試點園區。
考察組在對區內業態考察后一致認為,中大紡織商圈在全國來說是一個極具特色的市場集群,商圈規模大、市場產權清晰、注冊企業數量占比大,上下游產業鏈完善,輻射能力強、影響范圍廣,創業創新氛圍濃厚,數字化的平臺在商圈入駐率比較高,持續吸引產業要素集聚,能夠與全國產業緊密聯動。未來希望通過產業集群試點共建,進一步發揮平臺的作用,在政府統一的領導下,更進一步把海珠區打造成為時尚潮流策源地,乃至是影響世界時尚版圖的世界級流行趨勢發布地。考察組還建議從打造紡織時尚名城的角度,建議更加關注創新主體,強化人才服務能力,注重商圈文化驅動力和傳播性。
夏令敏更是強調,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將繼續堅定支持海珠區打造國際紡織時尚中心,與海珠區一道共同推進“中國紡織時尚名城”建設。他希望海珠區繼續發揮區域資源優勢和產業特色優勢,以打造“中國紡織時尚名城”為契機,推動紡織服裝產業創新發展。一要加快推動產業與數字化技術深度融合,聚焦面料和服裝產品的展貿、設計及研發,促進傳統商貿與電子商務融合創新,提升行業創新能力;二要探索數字化與綠色化發展的協同,將綠色化作為數字化轉型的重要考量因素,推進產業“雙碳”目標下的可持續發展;三要發揮新渠道新模式對品牌的促進作用,推進時尚品牌建設,加快培育自主品牌,助力新品牌崛起,全面提升廣州時尚產業的影響力,打響海珠數字時尚的金字招牌,為全行業的高質量發發展作出新貢獻。
集聚賦能
推動海珠時尚產業擁抱數字化
2020年海珠區數字新零售及服務重點企業主營業務收入超500億元,保持雙位數增長。立足新時代,海珠主動擁抱數字時尚熱潮,圍繞電子商務、直播電商等新業態,出臺《海珠區創新島十八條》《扶持直播電商行業發展若干措施》等政策措施,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助力數字消費、時尚消費做大做強。本次活動聚焦數字時尚產業,邀請了行業大咖、設計師、企業品牌代表等分析國內尚產業發展環境、探討時尚產業數字化模式,為時尚產業發展和城市更新建設出謀劃策。
海珠區副區長黃符偉在作《海珠數字時尚產業推介》時表示,海珠將打造時尚品牌集聚地、時尚潮流引領地、時尚交易集散地和數字時尚標桿地。海珠將抓住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契機,持續開展系列活動,加大對消費行業的扶持和服務力度,建設成海珠潮流時尚消費商圈;將時尚消費與數字消費融合,大力培育數字時尚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著力提升數字時尚經濟發展能級,助力海珠成為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標桿區。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產業集群工作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紡聯流通分會副會長徐建華在《立足中大商圈,力促海珠時尚名城建設》的成果發布中表示,中大紡織商圈是我國中心城市核心城區專業市場商圈的典型代表。第一,以中大商圈為代表的專業市場是中心城區重要的基礎設施和創業創新平臺,是連接“千家萬戶小生產”和“千變萬化大市場”的重要組織形式,是滿足城鄉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和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場所和關鍵力量;第二,中大商圈是唯一的、難以復制的都市時尚產業商圈。主要體現在發展基因的唯一性、市場運營特質的唯一性、產業關聯的唯一性和競爭優勢的唯一性等四個方面;第三,中大紡織商圈與廣州與海珠區是相互支撐、相互成就的關系。
他也希望,海珠區應充分發揮時尚產業發展基礎厚實、時尚展銷模式蝶變創新和平臺經濟建設成效斐然三大優勢;以數字時尚產業為抓手,實現優質資源和時尚要素的集聚;海珠培育逸仙電商、匯美集團、例外服飾等一批本土服裝美妝品牌;廣州國際輕紡城“時尚源創平臺”成功探索出一條優秀設計鏈接優質面料的時尚之路;致景科技建立的布料交易平臺和美輪科技“FDC面料圖書館”推動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相信海珠區通過建設“中國紡織時尚名城”,大力培育數字時尚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廣州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樹立標桿,為全國中心城區專業市場和核心商圈蝶變創新打造海珠樣板和海珠經驗。
此外,琶洲智庫發布了3款琶洲特色行業指數,分別是琶洲·唯品會特賣指數、琶洲·逸仙電商美妝指數和琶洲·致景科技紡織數字化指數。
海珠區以中大國際創新生態谷建設和專業市場轉型疏解為契機,正加快推進時尚紡織市場向數字化轉型,用科技賦能紡織服裝供應鏈,建立起“廣州設界”等一批高水平的公共服務平臺,實現時尚產業的跨界互聯,打造海珠國際時尚中心。
坐落于中大國際創新生態谷核心區域中大紡織商圈中的珠江國際紡織城建立了全區專業市場中最大的直播電商基地,多家企業綜合年營業額破億元。同時,海珠著力推進直播基地建設,到2025年,全區直播相關企業將超1000家,直播基地將超50個。
時尚發布
海珠打造時尚生態聚集地
在流光溢彩的珠江夜色和燈光璀璨的城市中軸線的背景下,來自面輔料企業、服裝品牌、頂級設計師等一眾時尚行業領軍者的優秀作品,為大家展示了海珠區時尚產業蓬勃發展的創新成果。
中國時裝設計“金頂獎”設計師鄧兆萍,作為本土設計師,多年來致力于以服裝為載體推廣非物質文化遺產,本次“心水”作品秀,設計師以探究的視角,從新定義流行趨勢,將傳統與時尚融合訴說潮流新風尚。
廣州本土原創品牌慧霞旗袍的“嶺南新娘”秀和海珠本土原創品牌——生活在左的“花好粵緣”秀,將嶺南文化傳統建筑結構元素、中國傳統服飾和色彩元素破譯重組后,運用在服裝細節上,為當代服飾賦予豐厚的文化內涵。
高級訂制作品一一“花城夜”2022廣州SHOW,是廣州國際輕紡城時尚源創平臺與中國時裝設計“金頂獎”獲得者、藝術家、服裝設計師張肇達以“時尚”為動力,將中式浪漫和現代抽象完美融合,呈現了一場夜闌人靜時如夢似幻的時尚奇遇。
如今,海珠致力于打造時尚品牌集聚地和時尚潮流引領地,培育了逸仙電商、愛帛集團、匯美集團、例外服飾等一批優質的本土服裝和美妝品牌。海珠是時尚企業的福地,未來將更加重視時尚品牌和龍頭企業培育,不斷增強時尚設計核心競爭力,培育發展一批美妝、服飾領域國貨潮牌,引領時尚消費新風尚。
海珠成為設計師激發設計靈感、搭建傳播平臺的匯聚地,在中大國際創新生態谷的核心區域中大紡織商圈擁有國際輕紡城、珠江紡織城、聯合交易園等60多家市場,已匯聚設計師2萬余名,鄧兆萍等知名設計師以及一批“中國十佳時裝設計師”在海珠區開辦企業和設立工作室,海珠成為設計師成長的搖籃。此外,廣州輕紡交易園、海珠同創匯等園區匯聚了面料生活館、品牌旗艦店、設計師工作室、上百家行業知名企業及品牌等時尚場景林立,塑造了國際時尚發布中心等多個時尚空間載體,使海珠成為時尚設計生態聚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