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僅僅設計服裝,進行產品的設計研發,還幫助品牌做視覺提升,提供美學方向及設計趨勢,給面料企業的展廳提供色彩搭配、陳列裝置等方面的設計。”史艷介紹道。
史艷Sylvia,北京服裝學院碩士研究生,留學于意大利 POLIMODA 時尚學院,留學期間在佛羅倫薩大學研究文藝復興美學,并于佛羅倫薩美術學院研修油畫與攝影。目前任教于浙江工業大學之江學院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教授立體裁剪、平面裁剪等課程。獲中國年輕服裝設計師創業大賽“年度十強設計師”等多項大獎。2021年1月評得柯橋區“經緯計劃”創意設計人才,并在紹興柯橋落地衫也晴之創意設計公司。
據悉,衫也晴之(SAYAANNO)文化創意中心是一家擁有獨立設計的時尚研究機構,自成立以來,不段探索服裝版型的結構多樣化,尋找服裝紙樣輪廓中解構的邊界,并聯合先進的3D數字化科技,共創時尚可持續。
此前,衫也晴之與柯橋紡企鳳凰莊、嘉利隆紡織、東納紡織都展開過展廳設計、時裝周面料等相關合作,一同進步,互利共贏。
衫也晴之&鳳凰莊的合作
衫也晴之&東納的合作
“不止于衫”
史艷提起2022柯橋時尚周那次與嘉利隆紡織的精彩合作,“嘉利隆紡織主打襯衫面料,與衫也晴之的‘衫’不謀而合,因此我們突發奇想,就把主題命名為‘不止于衫’。”
“不止于衫”嘉利隆2023新品發布系列分為“歸”、“去”、“來”三個部分,“歸去來”采自于陶淵明的一首詞《歸去來兮》,這首詞主要表達作者對人生的思索,通過描寫具體的景物來營造出寧靜致遠的意境,寄托作者對生活的理想。以“歸去來”作為三個系列的名稱,正如本次設計,希望傳達出設計本身以人為本,以衫為始。
“歸”代表了回歸,回歸襯衫的本源,回歸襯衫最初的基本形態,從襯衫的基本款式著手,運用解構的設計手法,將襯衫原型打破重新組合形成完全不同的服裝外觀形態,亦或者選擇幾何形態為基礎型,與襯衫原型結合,產生不一樣的化學反應,一切以最初的襯衫基本版型為回歸點,看似發散思維的創意,實則歸于本源。
“去”代表了去往,襯衫在經過大量的穿著使用過后,或陳舊,或破損,或尺寸不相符,將其回收后進行二次設計創作,是襯衫在經過它美好的“一生”后,再次啟程去往的地方,此主題也契合當下的“時尚可持續發展”主題,可作為秀場中點睛提筆的一環節,新穎且寓意深刻。
“來”代表了來到當下,當下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襯衫始終是不可缺少的一個炙熱單品,本主題下契合面料企業品牌追求“輕商務”的調性,設計出日常生活中即可穿著的創意實用單品,便于直觀了解面料性能。此主題下進行的顏色序列更多,加以外套,正裝套裝作為搭配。
“這不是一顆蘋果”
去年11月,衫也晴之在柯橋時尚周舉行發布會,再次與柯橋眾多優秀的面料企業進行了合作。
據悉,那場發布會靈感來源于超現實主義畫家雷內·馬格麗特(RENE MAGRITTE)的作品,畫家的青蘋果、藍天白云、白鴿、樹木、還有經典的圓禮帽都是其經典的超現實主義符號,畫家曾經繪畫過一副煙斗并取名“這不是一只煙斗”,所以那次秀場的主題也由此而來,表達了史艷對現實矛盾的思考。
發布會的新品面料與鳳凰莊集團、東納紡織、萬姿等企業提供,選擇了大量具有奇特紋理的面料,如仿皮革、絨面面料、表面處理特殊的面料等,這些面料可以幫助營造出超現實主義的觸感和視覺效果。
“等第二天的日落”
今年3月,衫也晴之首次參加AW24中國國際時裝周。
“第一次參加難免忐忑緊張,本以為中午的時間段會影響發布效果,結果大家對這場秀反響還不錯,人員爆滿,都認為我們的配色很好。” 史艷笑著說。
這次發布會靈感來自于丹霞地貌,色彩也選取丹霞地貌最直觀的色彩—紅棕調性,秀場發布會的題目為“等第二天的日落”, 史艷說那天去張掖的時候一路風沙,等第二天看到張掖七彩丹霞的日落,才明白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值得多等一等。她想將這樣美好的日落霞光分享給更多人,也想和大家訴說,美好的事物與所求的未來,都可以慢慢來、再等等。
服裝采用柔和而流暢的剪裁,模仿丹霞地貌的豐富層次感。引入類似巖層分割的設計元素,如交錯的線條、層疊的布料,展現自然堆疊的感覺。細節部分利用流暢的線條表現出丹霞地貌中巖石的獨特形狀,例如尖銳的巖峰、奇特的巖柱等。加入一些金屬配飾,如耳環、紐扣等,模擬巖石的質感。
這一次發布會面料同樣聯合了柯橋紡企樂谷谷紡織,選擇具有質感的真絲、醋酸面料、仿皮革、呢料等,以突出服裝的品質感,強調自然、舒適與獨特,通過巧妙的色彩搭配、紋理設計和剪裁處理,打造具有東方美感的時尚系列。
“這次秀場我們的設計更偏向于實用,這讓我們收獲了意料之外的驚喜,我們的靜態展零售效果非常好,后續訂單也還在陸陸續續來。”史艷補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