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們就開始與甬商所合作,為客戶提供個性化的服裝定制服務。”海寧一家制衣企業鄭總介紹,“在甬商所交收的基準交收品有嚴格的質量標準,該標準是征集行業協會、上下游企業的各方意見后,結合現有的標準制定的,保證了原料的品質,更重要的是,通過甬商所,實現了C2F(終端消費者對工廠)的全新模式,不僅消費者得到沒有中間商的更滿意更實惠的商品,而且企業能夠獲悉第一手市場需求信息,通過大數據分析,為服裝的進一步開發、設計、量產提供重要的數據支持。”正如這位鄭總所言:“當下,消費者最需要的就是‘品質和創新’,而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探索‘精工細作’的工匠精神,才是企業實現品質和創新的重要保證。”
記者了解到,隨著皮衣銷量不確定性的加大,多數企業不敢提前備貨,以前5月、6月已開始屯皮,但現在都會往后延,有的甚至到冬天才開始備貨生產。面對難以捉摸的行情,傳統水貂產業的部分經營者紛紛開始嘗試運用金融工具,規避價格波動風險。
“原本套期保值在我們這個行業完全屬于陌生詞匯,但如今我們都已能熟悉運用,這得益于甬商所,通過該平臺,不僅能獲取現在和未來市場的供求信息,控制原料成本和產品價格,化繁為簡進行購銷現貨,提高采購與售出決策的科學合理性,而且能規避市場價格風險,在現貨市場和甬商所對商品同時進行方向相反的買賣活動,當現貨買賣上出現盈虧時,可由在甬商所的虧盈得到抵消或彌補,在增進企業經濟效益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另一家服裝企業負責人坦言。
甬商所分析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自2016年9月以來,各大拍賣會水貂毛皮價格屢創新高,市場越發火熱,水貂產業盡管經過一輪調整,但目前仍處于供過于求的局面,不管是養殖戶還是貿易商還需在此大漲之際保持理智,影響未來水貂價格的主題因素還在于消費端能否進一步啟動,企業主除了要關注俄羅斯、歐美等國外市場外,更需要關注國內市場的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