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說Classique 7147腕表是寶璣的終極入門款正裝表,是因為它沒有繁復但不耐用的復雜功能,只有最簡單的時分秒顯示,此為入門級;它不僅擁有該品牌最具標志性的裝飾技藝,還擁有經典超薄機芯,此為終極正裝款。可以說,這枚Classique 7147腕表展現了寶璣所有最典型的正裝表品牌特征:簡單,璣鏤,超薄機芯。
寶璣Classique 7147腕表有白金款和紅金款兩種,我們今天主要來看一下紅金款Ref. 7147BR。這枚腕表于2016年的巴塞爾鐘表展上推出,也是寶璣入門級正裝表的更新。Classique 7147腕表現在配備經典的寶璣璣鏤花紋面盤,精致唯美,優雅古典,又簡單易讀,同時內裝的超薄自動上鏈機芯保持不變。
寶璣Classique 7147腕表無疑是一枚漂亮的正裝表,它忠實于傳統。雖然對于簡單的小三針正裝表來說,40毫米的尺寸稍大,這一點我也聽一些表友反映過。但對現代人來說,無疑40毫米是一個貼合所有人手腕,也是大眾審美所都能接受的尺寸。另外,考慮到7174僅6.1毫米的厚度,這個比例就很優雅適中了。其次,我個人覺得,4大表盤更能展示寶璣的璣鏤裝飾之美,而40毫米無疑是標準正裝表的尺寸上限了。
小秒盤的位置并沒有位于常見的6點鐘位置,而是有趣的偏了一點,位于5時和6時之間。偏心小秒盤提醒我們想起上一代來,這枚新款其實是Classique簡單正裝款5140的換代產品。不僅布局相同,機芯也相似,但細節卻完全不同。作為正裝表,7147比5140要纖薄動人的多(5140厚度為10.8毫米)。
Classique 7147腕表最大的亮點無疑是實金鍍銀表盤上的裝飾工藝,它是寶璣傳統裝飾工藝的重新演繹,是璣鏤刻花工藝的集大成之作。主表盤裝飾“巴黎釘紋”圖案,5點位置的逆向小秒盤飾以編織紋。璣鏤表盤不僅顯得腕表精致純美,優雅動人,同時質感高級。
精美的表盤搭配寶璣式藍鋼指針,清晰指示小時和分鐘,12點數字時符的兩旁蝕刻寶璣(Breguet)隱形簽名,彰顯腕表的純正寶璣(Breguet)血統,展現低調的奢華。
璣鏤,也叫玫瑰刻花機,這種工藝借助機 械的旋轉,在預先設計的花紋盤的規范下雕刻各種紋飾。這個工藝依賴手工來控制刻紋的均勻,所以雖然是機械,但更偏向于手工工藝。目前能熟練使用璣鏤工藝的 大師人數不到百位,而且它很費時間。雖然少數高端品牌也使用這項工藝,但寶璣無疑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
18世紀,一次偶然的機會,阿伯拉罕·路易·寶璣在倫敦發現了Guilloché璣鏤這項雕刻工藝,福至心靈,率先將其引入制表業,成為了世界上首位以璣鏤裝飾表盤的制表師。是為了避免拋光面盤輕易受損傷,同時增加易讀性和裝飾,隨著時間推移,現在已成為寶璣手表的標志性裝飾技藝!幾乎寶璣所有裝飾性的表盤用的都是這項工藝(除了琺瑯表盤外)。更有趣的是,為了區別市面上的快速和廉價的偽璣鏤,寶璣在自己的璣鏤表盤上都印有瑞士手工璣鏤 "Swiss Guilloché Main"的字樣代替了瑞士制造"Swiss Made"。
作為寶璣入門級腕表,Classique 7147配備了502.3SD超薄機芯,其技術源自FP(Frederic Piguet)歷史悠久的Cal.70超薄機芯(后來演變為Cal.71),這款FP典雅精致的超薄機芯研發始于上世紀70年代,僅提供給寶璣和寶珀手表使用。
機芯厚度僅2.4毫米,比起現今最新的超薄機芯一點都不遜色。引入了無卡度游絲,可調慣量螺絲擺輪,以及硅材質游絲,硅材料具有獨特的抗磁性能和抗溫度變化性能,提高了機芯的精準度和可靠性。機芯結構獨特,偏心大轉陀,正好把珍珠陀和中心大轉陀的優點合二為一,即減少了機芯厚度,又避免了小轉陀的上鏈不足缺點。動儲45小時,振頻3Hz,35鉆,五方位調校。打磨精美,轉陀上也裝飾了機鏤放射穗紋。
作為一枚入門級正裝表,寶璣Classique 7147腕表夠美夠靚,簡單大方,優雅精致,唯美古典,清晰易讀。無論是盤面設計,還是尺寸厚度,又或是機芯的精準度和精美程度,7147的表現都堪稱完美。唯一就是21000歐元的價格不夠好看,但想到這款腕表所包含的一切,也不是不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