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頂“鞋王”稱號的百麗國際雖然從去年開始暗度陳倉著手轉型,但這似乎并不能制止其凈利潤高速下滑的事實。
10月24日,百麗國際發布了半年度業績報告,營業收入195.4億人民幣,同比增長0.9%,增長速度創了上市以來最低點,凈利潤17.3億,同比下滑近20%。
上世紀90年代靠建立自有鞋類產品的品牌及零售網絡, 百麗國際用十多年時間完成資本原始積累,上市后市值一度超過了1500億港元,為何在近兩年業績突然疲軟?在百麗國際業績起伏跌宕背后到底遭遇了怎樣的發展困境?
凈利潤再下探20%
百麗國際曾經輝煌的業績增速神話不再繼續。
記者對比此前高速增長的業績發現,百麗國際再也不見此前營業收入雙位數高增長的態勢,半年報營業收入增長僅剩0.9%,而凈利潤增長更是一塌糊涂,同比下滑接近20%。
資料顯示,百麗國際是百麗集團在香港的上市名,1978年成立于深圳,鼎盛時期年銷售額超過230億元。是中國市值最大的消費零售股,一直被業內譽為香港恒生指數成份股,世界鞋類上市公司市值排名第二。
記者發現,在此前依靠主營鞋類業務驅動整個業績的百麗國際已經改變。
百麗集團目前的業務主要分為兩塊,一類是鞋類,而另一類則是以運動、服飾為主。自營或代理的品牌基本占據了女鞋市場的半壁江山。而與鞋類業務不同的是,其運動、服飾業務目前以經銷代理為主,包括一線運動品牌Nike、Adidas,二線運動品牌PUMA、Converse,以及服裝品牌Moussy、SLY等。
財報顯示,截至2016年8月31日的六個月,其實現收入195.26億元。其中鞋類業務的收入為85.86億元,同比下降12.7%;運動、服飾業務的收入為109.40億元,同比則是增長14.9%。
或許是受市場競爭的影響,此前作為副業的運動、服飾業務板塊占比明顯提高,由去年同期的 49.2%上升至 56.0%,首次超過鞋業業務的銷售規模。然而對于百麗女鞋品牌業績獨自下滑的原因,百麗在公告中解釋為,消費情緒的持續低迷,也對鞋類業務形成實質性的制約。
對此,有業內人士對記者分析說,百麗集團的業績近一年多突然下滑,從宏觀上看是大環境的原因,但從根本上看更多的是百麗集團本身的問題,其實這一態勢在前幾年已經有了明顯的兆頭。
記者統計百麗國際的財報發現,2012年百麗的凈利潤僅增長了2%,在這個時間點之前,百麗國際的凈利潤增長都保持在20%以上的速度(2008年除外),而此后凈利潤增長速度再也沒上過兩位數,直到2015年大幅跌了38%。
據記者了解,雖然在過去的一年,百麗為扭轉經營狀況方面可謂大刀闊斧,梳理渠道格局以及改造供應鏈模式,但這也好像并沒有起到多大的用處。
記者注意到,在截至8月底的上半財年,其鞋類零售網點繼續有所收縮,于內地凈減少了 378 家門店。而上一財年,百麗已經減少了366家門店。
行官盛百椒也表示,當下零售市場市況嚴峻,鞋類市場未來的2至3年還會有結構性下滑,因而其選擇保存較高的現金流以“過冬”。
渠道的禁錮
“如果說百麗集團的成功是靠建立自有鞋類產品的品牌及零售網絡,然而十多年以后,百麗集團的下跌也因為這走向下坡路。”有業內資深人士對記者分析說。
有報道顯示,上世紀90代初內地還沒有對外資開放零售業,百麗囿于港資背景,沒辦法做營銷。百麗創始人鄧耀找來了盛百椒,盛百椒將其家族成員動員起來,搞了幾十家分銷商,巧妙地繞過了政策上的限制,將分銷做起來了。1997年百麗改為特許專賣模式,與16家分銷商簽訂獨家分銷安排。2002年盛百椒又組織分銷商共同成立了深圳百麗投資有限公司,牢牢控制住了零售端。
資料顯示,2007年上市時市值高達670億港元,一舉超過了當時國美360億的市值。
此后百麗集團利用這一模式快速復制。財報顯示,2006年的營收僅62億,沒想到2011年時百麗的營收達到了289億,凈利潤從2006年9億增長到了2011年的42億。或許是快速增長的業績給了百麗集團良好的支撐,這也讓百麗集團的市值一度超過了1500億港元。
而在品牌方面百麗集團也是快速擴張。資料顯示,百麗在上市之前,鞋類業務上已經擁有6個自有品牌和2個代理品牌,而上市之后,百麗立即展開了一系列的收購,比如3.8億收購了斐樂,6億收購了妙麗,16億收購了森達。
然而2012年初,隨著國內電子商務崛起,以及受人工成本等沖擊,百麗集團的發展優勢逐步減弱,特別是網絡透明的價格讓百麗集團幾乎處于被動的地位。
即使如此,但擴張中的百麗集團并沒有將電子商務作為重點來做,而是一味地繼續擴張門店。相關資料顯示,截至2016年2月,百麗在內地擁有超過2萬個自營網點。
雖然2011年7月百麗設立了優購網,但一當時知情人士告訴記者的,長期以來百麗的電商平臺只是用來清理過季款,并不受重視。
“正是對其電子商務的忽視,百麗集團最終快速地走向了下行的渠道。”另有人士對記者分析說,堅持自有鞋類產品的品牌及零售網絡最終并沒有讓百麗集團走向更大的成功反而被嚴重拖累。
上述人士對記者直言,特別是2015年更為明顯。記者對比百麗國際以往財務報表發現,2015年度首次凈利潤負增長38%。而時至今日,百麗的市值不到400億,連它剛上市時的市值都不如了。
但持續處于困境中的百麗國際能否通過調整,恢復目前元氣大傷的公司業績,對此,本報記者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