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鋼圈內衣本來在內衣市場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不過三年的時間,現在卻不尷不尬地存在著,甚至讓人擔憂,有鋼圈會不會退出內衣市場。
女性消費者愛上有鋼圈內衣的原因很簡單,能讓胸部更好看!那么,胸部好看的標準是什么呢?很長一段時間里,女性朋友認為,乳房好看的流行標準就是高聳挺拔,而兩片又薄又細的金屬片,能讓女性瞬間“挺起胸來”,這就是有鋼圈內衣的魅力。
在最紅火時,有鋼圈內衣占據著百分之八九十的市場,只有少數的大媽內衣或孕婦內衣、哺乳內衣為“無鋼圈”,并且給人的印象是,土!
然而,不過短短三年之余的時間,“無鋼圈”與“有鋼圈”竟逆反而行,無鋼圈內衣占據了大半個內衣市場,而有鋼圈卻處于無人問津的地位,這其中的原因多種多樣,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有三點。
一是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對健康意識的提升,認為鋼圈長期壓迫乳腺,阻礙淋巴液循環,導致了各種各樣的乳房疾病,這一看法影響甚廣,甚持久,給女性心里造成大面積陰影
二是“無鋼圈”的“惡意”推廣和進攻式的營銷,以消費者對乳腺健康的關心切入,引入粉紅絲帶等公益組織,通過培訓、業績PK、胸部護理等手段搶占渠道,同時惡意攻擊有鋼圈內衣:長期穿著有鋼圈內衣將引起乳腺疾病
三是“無鋼圈”技術的成熟,這也是不可忽視的原因之一,近幾年來,“無鋼圈”無論是模杯技術還是車縫技術、生產效率、制造工藝、設計感等,都得到了完善,對于胸部也起到了一定的支撐聚攏作用。因而,主打健康、舒適、且具有聚攏效果的“無鋼圈”深深地打擊了“有鋼圈”的發展。
如果要對內衣的發展追根溯源,會發現在“有鋼圈”之前,內衣一直都是沒有鋼圈的。據了解,鋼圈的發明者,一般說是紐約人瑪麗·圖塞克(Marie Tucek),她在1893年為一種“胸脯支撐物”(breast supporter)申請了一項專利。這項專利被描述為“對胸衣的改良”(a modification of the corset),模樣跟現在的推高式文胸(push-up bra)很接近,過了差不多40年,帶鋼圈的文胸才在美國形成氣候。
因而,在2013年下半年至2014年初,重新興起的這一股無鋼圈熱,甚至有些品牌商認為不過是一時的“回鍋”剩炒。然而,這一股無鋼圈熱潮來勢兇猛,一些沒及時反映過來的品牌商在一波浪潮中被淘汰,而一些品牌商則及時調整發展戰略,要么推出新的無鋼圈品牌,要么則在原有品牌的基礎上添加無鋼圈產品線。甚至于,多年來,以“高跟鞋”、“天使翅膀”、“厚墊魔術胸罩”等塑造夸張乳溝形象示人的維密在今年也推出了無鋼圈內衣。
那么,在“無鋼圈”的一步步侵蝕下,鋼圈內衣是否會退出內衣市場呢?
記者在走訪內衣終端時發現,雖然越來越多消費者更趨向于選擇“無鋼圈”,但是選擇“有鋼圈”的消費者,他們對于品牌的忠誠度更高。對于有鋼圈內衣的未來前景,也有一些終端商稱,盡管“無鋼圈”已經成為內衣店的標配,但是有鋼圈內衣仍舊具有它的市場,仍舊是內衣店里的重要品類,好比鞋店,平底鞋的出現并不會阻止高跟鞋的發展,內衣也有常規的、調整的,鋼圈的、無鋼圈的,它們共同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品類。同時,在內衣店老板們看來,消費者對于內衣的認識其實是挺片面的,因而需要行業、媒體、導購等給消費者傳遞正確觀念,引導他們如何正確地對待有鋼圈內衣與無鋼圈內衣的區別。
其實很多專家都曾提到過一點:乳腺疾病并非文胸導致,而是因為穿了不合格不合適的鋼圈;但真正對這個問題加以關注的女性卻不多,許多女性一直生活在誤區里,認為鋼圈內衣是不健康的,而“無鋼圈”則是健康舒適的。其實不論是“有鋼圈”或是“無鋼圈”,女性都需要穿著合格合適的內衣,不然都會影響身體健康。
當然,對于有鋼圈內衣而言,除了要引導消費者正確認識有鋼圈內衣與無鋼圈內衣的區別和功能外,還需要對工藝進行一些必不可少的改進。目前越來越多品牌商認識到要做好鋼圈內衣,一付鋼圈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現在的鋼圈內衣多采用軟鋼圈或記憶合金,所謂軟鋼圈,是鐵、鎳合金。一些品牌商將這些軟鋼圈也叫做鈦鋼圈、記憶鋼圈、暖鋼圈等等。當然這還不是終點,總而言之,品牌商在選擇鋼圈的過程中已不再像以前那樣選擇堅硬的金屬制作。
盡管如此,有鋼圈內衣也不可能恢復到三四年前那樣的輝煌,但是“有鋼圈”會退出內衣市場這樣消極的看法也是不可能的。隨著時代的發展,市場發展越來越細分化,內衣也一樣,而對于“有鋼圈”而言,雖然在內衣市場的比重降低了,但仍將扮演者內衣的重要品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