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皮爾·卡丹官網
這已經不是皮爾·卡丹第一次在中國市場監測出不合格商品,據《北京商報》報道:
2010年,皮爾·卡丹羊絨產品被某地纖維檢驗局檢測羊絨含量不合格,標簽上所標注的羊絨含量為15.5%,可實測結果僅為4%,嚴重超出了±5的誤差范圍;
2012年,一名消費者購買皮爾·卡丹西服后,經檢測,其實際面料成分與吊牌標注不符,認定其存在質量問題;
2016年3月,遼寧省消費者協會通報了2015年四季度羊絨衫、羽絨服樣品的比較試驗結果。羊絨含量不達標的樣品有6款,皮爾·卡丹再次上榜。
圖片來自皮爾·卡丹官網
相關資料顯示,此次登上黑榜的不合格文胸產品生產自青島卡登內著服飾有限公司,其為法國皮爾·卡丹女性內衣中國總代理。根據皮爾·卡丹中國官網上顯示的信息,目前公司在中國有20家皮爾·卡丹產品的代理商,生產全系列的服裝,供應中國市場。皮爾·卡丹公司授權給當地公司進行運作,由該公司進行生產、銷售,品牌提供技術支持和設計圖稿,在設計上,設計師會跟代理商們進行溝通,每年提供兩次設計稿。
這種看上去非常適應中國國情的做法,實際上為品牌的后續發展埋下了潛在的危機。
在代理商們“各自為政”的生產經營下,終于將皮爾·卡丹的法國味道消磨的沒剩多少,更不要說品牌獨特的風骨和標識性設計,你甚至無法說出皮爾·卡丹究竟擅長做什么。這或許能夠帶給大眾一點欣慰:我也能穿得起法國名牌了。然而,這個法國名牌皮爾·卡丹還是當年的皮爾·卡丹嗎?
圖片來自皮爾·卡丹官網
三十多年前,設計師皮爾·卡丹來到中國的時候,還無法設想中國隨后的巨變,更談不上在若干年內回收投資的商務計劃。他對中國充滿期待,并希望將時尚帶給中國。于是在1979年皮爾·卡丹在北京民族文化宮舉辦了第一次僅限于專業人士參加的服裝表演,這給當時的中國帶來巨大的時尚震撼,這之后皮爾·卡丹便開啟了與中國的商業合作。皮爾·卡丹時裝成為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國際品牌。
在20世紀70年代,當皮爾·卡丹預見到這個文明古國蘊藏的商機時,其他的法國同行多是持懷疑的態度觀望著他。2016年,中國已經成了國際諸多大品牌群雄逐鹿的戰場,然而作為最早嗅到商機的法國品牌,皮爾·卡丹的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卻在持續走低。
如今皮爾·卡丹早已遠離一線席位,甚至許多二三線時尚品牌都經營的比它更為出色。面對當今潮流涌動、日新月異的時裝市場,皮爾卡丹仿似止步不前,缺乏對于主流時尚消費群體的把握,以及對于品牌價值的核心定位和持續傳播,而這也正是皮爾·卡丹走向沒落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