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租衣平臺的逐“風”之路
出行沒車怎么辦?滴滴打車、Uber呼叫即到……
在外沒房怎么辦?小豬短租、Airbnb提供便利……
想吃家鄉飯怎么辦?回家吃飯、“媽媽的飯”等軟件可享家庭美味……
如今,“分享經濟”早已滲透人們出行就餐等各個方面,而相對于“食、住、行”的風生水起,“衣”似乎起步稍晚。
法治周末記者注意到,自2015年下半年,倡導服裝共享的網絡租衣平臺開始走入人們的視線,其中包括跳色衣櫥、多啦衣夢、衣二三、女神派、那衣服等二十多家企業。
具體的租衣流程為:平臺用戶挑選個人喜歡的衣服,通過繳費進行下單,平臺后臺在收到用戶的訂單信息后,倉儲部門會立即進行服裝配送準備,來回的快遞費用、衣服的清洗工作由平臺負責;用戶在結算購物車清單時,每件衣服需交付一定的押金。
“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只要定位正確,什么都不懂的人也能順勢成功。而服裝共享,會是下一片藍海嗎?
專家認為,互聯網租衣模式下的衣服重復利用,既滿足了特定人群的穿衣需求,又節約了社會資源;如果在衛生方面把控到位,在服務上做好用戶體驗,將會有很大的市場空間可為。
“服裝共享”節約社會資源
優雅型、甜美范兒、時尚款……風格多樣的裙裝、外套一件件掛在貨架上;工作人員將清洗干凈的衣服整齊疊放進盒子里,準備為用戶郵寄。
近日,法治周末記者來到位于北京市朝陽區北苑的“跳色衣櫥”工作室,看到了這樣一幕。
“不同于只租賃禮服的實體租衣店,網絡平臺主要是以租賃日常服裝為主。”“跳色衣櫥”創始人、CEO蔣瀟君向法治周末記者介紹。 據了解,該平臺上的衣服來源于買手精心挑選的輕奢品牌及獨立設計師作品,可進行多次租賃,每件衣服返回時,平臺都會進行專業的洗護保養,一件衣服的洗滌次數、租賃次數約為30次。
據了解,在該平臺,用戶可以選擇次租和月租兩種模式進行租衣,次租模式為每件衣服幾十元不等,可租用一周時間;月租模式為每月600元左右,購買包月服務的用戶可以享受每月不限次數更換款式;還有包三個月、一年等方式。
“用戶既可以選擇先試再買,也可以選擇穿后再退回來,這樣的模式,可以大幅度節省女性買衣服的支出,同時,還節省了大量的逛街、清洗打理衣物的時間和精力,也不必為家里有限的儲物空間發愁。”蔣瀟君表示,一件衣服很多姑娘都可以穿,從衣服本身的物資利用上看,這是一種不浪費的行為,屬于典型的分享經濟。
“多啦衣夢”租衣平臺CEO梁亮也向法治周末記者表示,作為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為用戶提供更具多樣性、更經濟、更環保的著衣服務,是該平臺的宗旨。
是否屬于“分享經濟”尚存爭議
而對于這種“衣服共享”的模式,速途研究院院長丁道師認為,該商業模式不屬于分享經濟,“分享經濟通常是C2C模式,即用戶對用戶的模式,租衣平臺是以企業、平臺為主對用戶的模式,屬于B2C的電子商務模式”。
丁道師表示,互聯網租衣雖有市場需求,但目標群體僅是小部分人群,這種少而分散的需求,很難在全國范圍內做成標準化復制;而且分享經濟模式通常是以大件物品進行共享,比如房子、汽車等,小件物品是難以形成分享經濟的,因為小件物品涉及流通成本、來往郵寄衣服的快遞費用,這個過程增加了行業成本。
而DCCI互聯網研究院院長劉興亮則表示,“衣服共享”模式屬于分享經濟,“分享經濟的核心不是取決于是企業共享或個人共享,而是把利用社會閑置資源、增加社會資源利用頻次作為初衷,因此,不管是由個人還是平臺提供,衣服共享屬于分享經濟的一種模式”。
“對于很多女孩來說,都會有‘衣櫥里永遠少一件衣服’的心理,她買了很多衣服可能只穿一兩次,這些衣服在衣柜里的閑置便是一種浪費,衣服共享的模式將衣服進行多次利用,在一定程度上節約了社會資源。”劉興亮表示。
億歐網創始人、O2O分析師黃淵普表示,從寬泛意義上講,因為衣服最終會被很多人使用,因此該模式屬于分享經濟。
衣服是否干凈將成為影響用戶體驗的關鍵
“租來的衣服干凈嗎?穿被人穿過的衣服我有點接受不了。”25歲的上班族李君向法治周末記者表示了她的擔憂。
多位人士認為,衣服是否干凈,是影響用戶體驗的關鍵。
記者了解到,以“跳色衣櫥”為例,用戶將穿過的衣服寄回給平臺后,平臺會提供遠超家用洗衣標準的專業洗護服務,包括清洗、消毒和熨燙等工作。
“即使住五星級酒店,床單被罩也是別人用過的,但是因為質量好、洗的足夠干凈,客戶便可以接受。”蔣瀟君向法治周末記者表示,“其實很多用戶在收到快遞時,看到清洗干凈且熨燙平整的漂亮衣服,心中的顧慮便會打消,因為良好的使用體驗,平臺上很多次租用戶都已轉化為月租用戶,還有不少用戶在試穿的過程中最終決定買下衣服。”
梁亮介紹,為保證用戶感受,平臺自建了中央洗滌工廠,并制定了嚴格質檢標準和淘汰報廢制度,要求對每一件擬發出的服裝都至少須經過3道質檢流程。
梁亮表示,由于在洗滌過程中,每件服裝均經過了嚴格的消毒處理并經過高溫蒸汽(約170℃,飽和蒸汽)熨燙與烘干,因此,從科學的角度來看,共享服裝是不存在任何安全隱患的。
“衣服是私人化的物品,所以穿別人穿過的衣服覺得別扭。”不過,劉興亮認為,眼前的阻礙是暫時的,從長期來說,90后、00后人群會更傾向于接受這一觀念,平臺應著重培育用戶的消費習慣,讓用戶接受租衣的生活方式。
未來將面臨融資等多種挑戰
談到今后如何發展的問題,梁亮告訴法治周末記者,由于該行業采取的是先繳費再享受服務的模式,類似于受托模式,如何有效解決用戶信任問題,是行業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其次,對于女裝來講,其喜好度極其分散,款式相當多,而在項目運營前期,由于用戶數量基數不大,只能以“款多量少”進行購置,這與傳統的規模化生產存在較大矛盾和沖突;再者,是對資金的需求量較大,前期的大量服裝需采購會占用較大資金,也需要大量資金進行市場開拓。
“未來,隨著用戶規模的增長,平臺在管理能力、產能擴張、融資等方面都會面臨各種挑戰。”梁亮表示。
黃淵普表示,現階段,把“服裝共享”的模式做大還存在很大難度,一方面取決于當下的經濟基礎,導致人們對物質資源更傾向于“占有”的形式,而非分享;另一方面,我國關于分型經濟的制度和法律保障還未完善,建議建立全國聯網的誠信評分系統,通過誠信機制的保障,增強人與平臺、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感。
更多精彩內容點擊服裝 流行資訊頻道:http://www.ggjmjx.com/info/c010.html
想接單,請點擊“服裝加工訂單”:http://fzjg.tnc.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