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為是大牌尾貨云集的奧特萊斯(相關干貨),去了之后感覺像是各種雜牌子的促銷聚集地。”
3月30日,從南昌專程高鐵來武漢旅游購物的市民張女士向長江商報記者反映,“高大上”的奧特萊斯業態有些走樣。
日前,長江商報記者走訪武漢市百聯、羅馬春天兩家奧特萊斯發現,正在營業的的奧特萊斯商區內一線品牌并不多見,一些新進國產品牌也在此扎堆售賣,而部分商店內的尾貨除了款式不新之外 ,低檔次服飾更是充斥其中。
據長江商報記者了解,進入中國后發展迅猛的奧特萊斯開業、在建與規劃項目已超過250家。今年,中國奧特萊斯還將呈現出更強大的爆發力。根據奧特萊斯宣傳刊物《奧萊視界》初步統計,今年即將開業的奧特萊斯有近20家,且都是體量大、業態全的大項目。
不過,在遍地開花的同時,奧特萊斯倒閉和運營不善的案例也比比皆是,中國奧特萊斯業態已經過剩的說法亦隨之而來。
不僅如此,長江商報記者深入采訪武漢百聯奧特萊斯街區了解到,目前入駐奧特萊斯的品牌共分為A、B、C、D四個區域,而這當中A區主要是經營一些國際品牌,B、C、D區主要經營一些二三線品牌。上述街區服務人員還向長江商報記者表示,“除了招牌處進門的垂直街區外,其他街區有很多便宜的國產品牌。”
國際一線品牌極其罕見
4月1日,逛了一下午的商場,最后決定空手而歸的張女士頗顯疲憊。本想著領了工資前來血拼一番,結果卻是沒找到一件合適的,長江商報記者發現有這樣無奈感的消費者在武漢奧特萊斯商區內并非個例。
“大牌不多,一些時尚品牌沒必要過來買過時款。”有消費者告訴長江商報記者,來奧特萊斯逛完,感覺款式很少,可選性不高,有些運動款可以選選,但是運動品牌折扣店很多地方都有,沒必要特地跑來買。
這樣的奧特萊斯業態體系,似乎與其宣傳并不相符。長江商報記者了解到,奧特萊斯誕生于美國,最早就是“工廠直銷店”,專門處理工廠尾貨,后來逐漸形成類似商業街的大型奧特萊斯購物中心,并發展成為獨立的零售業態。在國外,甚至被不少人士認為是一線品牌折扣銷售的商業綜合中心。
2002年,中國首個奧特萊斯項目——北京燕莎奧特萊斯面市,標志著奧特萊斯正式進入中國。隨后,中國其他城市和地區的奧特萊斯也相繼出爐并越來越多,呈現出快速但混亂的發展狀態。但是,在扎堆經營的同時,一些奧特萊斯也變了味兒,遭受到公眾的質疑,很多消費者在網上吐槽,國內的奧特萊斯品牌較為低端,國際一線品牌很少。比如,武漢地區的奧特萊斯就被指更像二三線品牌的聚集地。
近日,長江商報記者走訪武漢市百聯奧特萊斯發現,從奧特萊斯招牌處出發,一路看過去,阿瑪尼、蔻馳的品牌LOGO極為顯眼,由其領頭的部分國際一線品牌分散在道路兩邊,而進入垂直街區左右張望時,也會一眼看到一些鮮少聽說的品牌正營業著。
武漢百聯奧特萊斯街區服務人員對長江商報記者表示,目前入駐奧特萊斯的品牌共分為A、B、C、D四個區域,除了D區屬于辦公用餐地之外,其余的都是商業區,而這當中A區主要是經營一些國際品牌,B、C、D區主要經營一些二三線品牌。上述服務人員還向長江商報記者表示,“除了招牌處進門的垂直街區外,其他街區有很多便宜的國產品牌。”
長江商報記者沿著服務人員指引的方向發現,其他街區確實是經營著一些相對便宜的商品,而這些商品品牌多數沒聽過。“現在在奧特萊斯存活下來的店都經營還不錯,以前有些知名品牌也入駐進來了,但是因為業績不好已經撤走。”一位銷售人員告訴記者。
而武漢另一家羅馬春天奧特萊斯品牌入駐情況似乎更低迷。長江商報記者4月1日探訪武漢江夏區奧特萊斯商業中心看到,前來購物的消費者寥寥,街道冷清。而品牌入駐方面似乎也沒有想象中的豐富,除了OIOI等屈指可數的國際品牌外,其他運動戶外、男裝女裝品牌占據主要經營門店,其入門口的導購指南上也顯示國際品牌數量僅有5家。
二三線品牌撐起1/3銷售業績
真正的國際一線品牌不多,這符合奧特萊斯商區的定位嗎?長江商報記者在網上梳理發現,“大牌不多”、“種類很少”、“一眼望去很多沒聽說過的品牌”等標簽,被眾多網友貼在了奧特萊斯購物體驗上。
百聯奧特萊斯是武漢地區業績最為突出的一家,長江商報記者于3月初探訪百聯奧特萊斯二樓女裝商品店,隨處可以看到打折的促銷信息,前來挑選的顧客也略顯稀疏。
“我們是上海生產的品牌服飾。”一位女裝品牌店銷售相關負責人告訴長江商報記者:“我們品牌在奧特萊斯的銷售情況還是不錯的,平均工作日會有4000到5000元的銷售業績,今天也是,而到周末或者節假日每天的銷售業績都是萬元起步。”
有數據顯示,武漢百聯奧特萊斯在開業后的3年期間,經營狀況呈現良好發展態勢,銷售業績喜人,年接待消費者達300萬人次,車流量近100萬輛,是武漢商業發展的新亮點、新地標。2012年其銷售額就已經達到3億元。
長江商報記者按上述女裝品牌店銷售相關負責人告訴的數據粗略算了一筆賬,如果說工作日業績為4000—5000元,節假日10000元,那么一個品牌一年的業績約為200萬元。而長江商報記者在其購物指南上梳理發現,其二三線品牌的入駐品牌超過30家,粗略計算,排除休閑餐飲和娛樂消費,其二三線品牌每年為奧特萊斯帶來的收入就近7080萬元,幾乎占據了奧特萊斯2012年收入的1/3。
成功的奧特萊斯運營商通常通過國際奢侈品制造商聯營的方式來獲取利潤,獲得6%-16%左右的扣點。相比于國際市場上主要以出租物業的形式經營奧特萊斯不同,我國奧特萊斯的運營盈利能力略差于國際租賃模式。
在武漢發展業績喜人的百聯奧特萊斯,長江商報記者了解到,其運營商是國內最大商貿流通企業——百聯集團,在運營奧特萊斯多年的基礎之上,他們具有招商、運營優勢,因此在武漢取得喜人業績并沒有讓多少人感到意外。反而另一家獨立運營的羅馬春天奧特萊斯更讓業內擔憂。據其內部人士向長江商報記者透露:“由于經營不佳,此前的運營管理者去年進行了更換,目前的運營團隊是另一個武漢本土企業。”
運營遭遇三重挑戰前途漫漫
事實上,受制于經營體系之困和經驗缺乏,國內奧特萊斯運營實力屢遭詬病。很多人對奧特萊斯的印象充斥著山寨、低端、折扣店、特賣場甚至假貨這些詞,奧特萊斯已然變味兒。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已開業、已停業、爛尾、在建與規劃的奧特萊斯項目超過500家,其中規劃待建(相當部分處于囤地狀態)或在建的項目數量超過300家。不少人擔心,中國的奧特萊斯已經“被玩壞”。
房地產公司奧特萊斯運營經理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我們將商場定位為品牌折扣,本想直接叫‘品牌折扣城’,但最后選擇叫奧特萊斯,因為這個名字既顯得大氣,又吸引眼球。其實叫什么名字不重要,重要的是這種業態能否聚來人氣。”一位奧特萊斯華中區管理人員表示,任何商場都可以使用奧萊的名字,也可以重新對其定義。
除了難區分之外,開發商利用奧特萊斯低價拿地的案例也是個公開的秘密。資料顯示,以首創置業房山的奧特萊斯項目為例,首創于2010年2月獲取該項目土地時的平均地價僅為3150元/平方米,而同期萬科在該區域獲得的另一塊住宅用地,地價成本卻已經逼近6000元/平方米的水平。
三炮地產機構董事長王少山曾公開表示,目前要在國內發展奧特萊斯購物中心,至少還面臨著四方面的挑戰:一是面臨資源不足、經驗不足、水土不服等因素;二是國內還是以傳統零售終端為主流,支撐奧萊消費的中產階層發育并不成熟,郊區購物的消費習慣需要培養;三是奧萊是否能做到真正的“國際正品折扣”還有待觀察;最后,網購的崛起也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奧萊的發展。
佛羅倫薩小鎮董事長及執行總裁馬瑞茲奧·盧比曾對媒體表示,中國的奧特萊斯與國際上成熟的奧特萊斯有很大的差異,但它卻是在不斷摸索和成長的。他相信不久的將來,中國將超過歐洲成為世界最大的奧特萊斯市場。
更多精彩內容點擊服裝流行資訊頻道:http://www.ggjmjx.com/info/c010.html
想接單,請點擊“服裝加工訂單”:http://fzjg.qf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