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5年11月,中央首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來,如何推進該項改革成為社會各界思考和探索的熱點問題。為此,今年湖南省政協將“關于推進湖南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對策建議”作為重點調研課題,深入開展調研和協商。
屆時,湘聲報記者將跟隨調研組走訪多地,探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湖南路徑。敬請關注相關報道。
株洲市蘆淞市場有80多家專業市場,市場群以服飾為主。形成了“市場帶產業、商貿帶物流”的模式。2006年被獲評“中國服飾名城”。 CNS圖
服飾產業曾是株洲的龍頭產業之一,然而在個性消費時代,“以廉取勝,以量取勝”的發展路徑已舉步維艱。供給側改革思路下,根據消費需求提供個性化產品才是出路
在經濟下行的背景下,諸多行業面臨相似的困境:原材料漲價、勞動力漲價、租金漲價、訂單下滑、庫存壓力大……傳統服飾行業也不例外,正經歷“去產能”、“去庫存”、“降成本”的生死存亡考驗。
“國內每四條女褲,就有一條來自株洲。”曾經,株洲這座服飾名城以此為傲。而今,在株洲服飾生產集聚區——新蘆淞服裝(都市)工業園,卻有近三分之一的服飾生產企業關停。工業園周邊的服裝店面部分空置,醒目的招租廣告隨處可見。
3月下旬,湘聲報記者跟隨省政協調研組來到株洲,走訪服飾生產廠家,直面生存困境和轉型憂思。
無品牌時代已成歷史
陳小勇是株洲一家女褲生產廠的老板,他在服飾業摸爬滾打了20年,此時卻深感企業生存不易,發展更面臨瓶頸。
株洲服飾市場曾是改革開放后個體經營戶的淘金地。
剛入行時,陳小勇記得蘆淞服飾市場一整條街都在做服飾加工,狹窄的街道上,隨處可見只有幾平方米的商鋪門口堆滿了麻袋,里面塞滿了客戶的訂貨。
“那個時候,擁有3臺制衣機的家庭作坊和300臺制衣機的企業一樣可以活得很好。”陳小勇在1996年下海,幾年時間便賺到了人生第一桶金,買了房子,還開了服飾加工廠。
從“地攤式”的馬路市場發展成為中南地區最大的服裝集散地,株洲用了30多年的時間。繁榮時期,從業人員逾10萬,匯集了國內外數千個服飾品牌,輻射周邊十幾個省市,年交易額逾400億元。
株洲的服飾產業中,女褲生產總量占到全國的四分之一,株洲蘆淞市場被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授予“中國女褲名城”稱號。而申請了“中國女褲之都”商標的成都服裝市場,當時還要從株洲進貨。
早在2011年,株洲就將服飾產業列為“十二五”規劃重點扶持的五大千億產業之一,欲重點發展。然而,以加工和代理品牌為主的株洲服飾市場遭遇互聯網新興市場的強烈沖擊,“以廉取勝,以量取勝”的發展路徑在個性消費時代已經行不通。
陳小勇最初做女褲的代加工,這種模式俗稱“代工”。工廠接到國內外品牌商家的訂單后代工生產服裝,然后委托方將之貼牌后高價出售。
“加工一條褲子的毛利僅為2—5元,貼牌出售后利潤翻了十倍甚至十幾倍。”陳小勇意識到,做代工不是長久之計,于是在2004年申請注冊了一個女褲商標,在做代工的同時,自產自營自有品牌。
現在,回過頭來看,陳小勇覺得自己當初作了一個還算明智的決定。
沒有品牌的時代已經成為過去。之前和陳小勇同時開代工廠的老板,因為缺乏自有品牌,只能依靠來料加工和貼牌、套牌生產維持,如今大多數已經熬不下去了。
多重壓力中謀求轉型
隨著越來越多的服飾加工廠轉移到東南亞、印尼等地,這些地方以更低的成本與陳小勇們展開競爭。
陳小勇的服飾廠有200多臺制衣設備,300多名員工,年可產幾十萬條女褲。這在當地已經是為數不多的規模服飾企業。
今年第一季度,陳小勇廠里的訂單減少了20%,原材料和勞動力價格上漲、廠房租金飆升,他的壓力陡增。
陳小勇向湘聲報記者算了一筆成本賬:每生產一條女褲,用工成本13元,布料輔料費、水電費、設備折舊費等加起來40元,一條褲子賣出去盈利不到5元,積壓在倉庫就虧損50元。
陳小勇的廠子的庫存率大約為10%,有些經營不善的廠庫存高達50%,“做也是虧,不做也是虧” 。
“用工荒”讓原本處境艱難的廠家雪上加霜。陳小勇說,用工斷層非常明顯,當年發一個招聘廣告,來一群年輕人的情景已不復存在。如今,廠里大多是60后,70后、80后都很少,工人的流動性極大,工資從幾年前的兩三萬漲到了現在四萬多一年,但仍然留不住人。
天花板越來越低,地板卻越來越高。甚至一些銀行認為服飾業屬于高危行業,不予發放貸款。一些工廠今年才開張一個月便不得不關停,做出來的褲子成了庫存,想謀求轉型又沒有資金。
陳小勇入行早,多年積累還算“有點底子”。他的品牌女褲銷往全國各地,省內只占銷量的三分之一。為了謀求更廣大的市場,他加入電商行列,開始網上銷售。
個性化定制才是出路
幾年間,陳小勇開辟了幾個電商渠道,培養了自己的電商團隊。但銷售稍有起色時,他花錢培養的電商人才便跳槽到廣東、福建的服飾銷售企業。
再培養電商人才成本太高,陳小勇開始嘗試將網絡銷售業務外包給株洲本地一家大型的電子商務公司。“交了5萬元托管費,結果一年只賣出了幾條褲子。”陳小勇說,當地缺乏專業人才,電商運營效果不佳,沒賣掉的褲子都成了庫存。
陳小勇也考慮過自動機械化生產,一條全自動機械化生產線只需要二三個工人,可24小時運轉,這將大大降低企業成本。
轉型過程中,最讓他傷腦筋的是品牌塑造和產品創新。
株洲的服飾品牌同質化嚴重,憑什么讓消費者記住自己,并且愿意掏錢購買呢?陳小勇專門從廣州請來服裝設計人員,從褲子的面料、樣式上進行創新。
“年輕一代的消費觀念跟老一代不一樣。”陳小勇說,現在的消費萎縮并不是購買能力缺乏,而是購買意愿缺乏,產品一定得具有個性化,按照個性化定制生產,才能打開銷路。
前不久,陳小勇去上海參加了全國服飾展銷會,幾位來自俄羅斯、日本、韓國的外商對他的女褲感興趣,這也打開了他的思路,國內供給過剩,可以與國外市場對接。這段時間,陳小勇正在招募外貿人員,開拓國際市場。
更多精彩內容點擊服裝流行資訊頻道:http://www.ggjmjx.com/info/c010.html
想接單,請點擊“服裝加工訂單”:http://fzjg.qf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