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樣檢驗60批次,不合格 32批次,合格率低于50%,這是河北省工商局不久前發布的該省流通領域羊絨羊毛衫類商品的抽檢結果。記者梳理去年以來各地流通領域羊絨羊毛制品的抽檢結果發現,纖維含量不合格、色牢度不達標、產品標識不規范等問題成了這類“溫暖產品”的通病。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這些本該暖“身”又暖“心”的產品屢登質量黑榜呢?
虛標纖維含量問題突出
纖維含量是反映產品面料質地優劣的重要指標,是決定商品價值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消費者選購商品時需要考量的第一要素。
記者梳理河北省工商局關于羊絨羊毛衫商品抽檢報告發現,不合格的32批次樣品中,纖維含量不合格的樣品有28批次,占不合格樣品總數的87%。
羊毛羊絨類商品抽檢報告中,纖維含量不合格已成普遍問題。
今年1月15日,四川省成都市工商局公布了該市2015年第四季度羊毛衫、羊絨衫商品抽檢結果,8批次不合格商品中,7批次纖維含量不合格。
2015年12月23日,河南省工商局發布的羊絨羊毛制品抽檢結果顯示,62批次不合格樣品(樣品總數150批次)中,纖維含量不合格的樣品共計38批次,占不合格樣品總數的61%。
2015年4月,黑龍江省工商局對流通領域羊絨羊毛服裝質量進行了抽查檢驗,結果顯示,11個品牌的13件羊絨羊毛服裝樣品中,11件纖維含量不合格。
“纖維含量不合格,往往就是羊絨含量不達標,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眹裔樋棶a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天津)副主任王永池告訴記者,一是廠家對標準纖維名稱不熟悉造成的標注錯誤;二是生產企業的面料小樣與成批次的大貨生產投料有差異,造成打標(標識標注)與實際產品纖維含量出現差異;三是產品后期整理時,也有可能造成纖維損傷、導致打標與實際樣品出現差異!袄w維價格差異的存在,導致部分企業用料以次充好!蓖跤莱卣f,羊絨羊毛價格差異大,特性又相似,普通消費者不通過專業檢測,不能完全分辨羊絨羊毛,這就讓生產企業有空子可鉆!把蛎蚪q兩者價格幾乎相差10倍。羊毛出在綿羊身上,而羊絨只長在山羊外表皮層,是掩在山羊粗毛根部的一層薄薄的細絨,屬稀有特種動物纖維,產量稀少,十分珍貴,有纖維寶石、軟黃金之譽!
陜西省一家羊絨服裝企業北京辦事處負責人白女士告訴記者,收集羊毛就像理發,用剪子全部剃光就行了,每只綿羊每年可以產幾公斤羊毛。而收集羊絨要用特制的鐵梳子像梳頭一樣一點點梳下來,每只羊身上只能收獲幾十克。
該業內人士說,因為上述原因,市場上常見到一些標注為100%山羊絨的羊絨衫,經專業實測往往只有部分羊毛以及錦綸、粘纖和兔毛。
產品標識不規范
32批次不合格樣品中,標識不規范的樣品共有24批次,占不合格樣品總數的75%。記者梳理河北省工商局的上述抽檢報告發現,小標簽不合格名列此次抽檢問題榜第二名。
河北科技大學紡織服裝學院姚繼明副教授告訴記者,產品標識是生產企業向消費者明示本產品的正確信息及安全使用產品的說明,用于識別產品及其質量、體現產品特征、反映產品特殊性和使用方法。
然而,服裝廠家在小標簽上犯低級錯誤的現象卻比比皆是。2015年12月23日,河南省工商局的上述抽檢中,62批次不合格樣品中,使用說明(標識標注)不合格的樣品共計45批次,占不合格樣品總數的72%!爱a品標識不合格表明本次被抽的生產企業對于我國的GB18401-2010《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和GB5296.4-2012《消費品使用說明 第4部分:紡織品和服裝》還不熟悉或不夠重視,導致在生產打標的過程中出現各種標注錯誤或漏標現象。”王永池認為,許多生產企業對產品沒有送檢習慣,沒有國家檢測機構的指導和協助,產品打標就很容易出現錯誤,從而誤導消費者。
據介紹,從2014年5月1日實施的GB5296.4-2012《消費品使用說明 第4部分:紡織品和服裝》為強制性國家標準,該標準規定了紡織品和服裝使用說明的基本原則、標注內容和標注要求,適用于國內銷售的紡織品和服裝,為規范國內市場紡織品和服裝的使用說明提供了明確依據。而GB18401-2010《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則明確了產品使用說明上必須標明所符合的安全技術要求類別。
中國政法大學法學教授孫穎認為,吊牌信息不完善不準確,就有可能向消費者傳遞一種錯誤信息,從而誤導消費者的選擇并可能構成對消費者的欺詐。
更多精彩內容點擊服裝資訊頻道:http://www.ggjmjx.com/info/c010.html
想接單,請點擊“服裝加工訂單”:http://fzjg.qf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