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裝分隊在場上進行服裝展示。 刀志楠 攝
老奶奶賽裝分隊在場上進行服裝展示。 刀志楠 攝
“賽裝賽到日頭落,跳腳跳到月當空”。22日,七彩云南(國際)民族賽裝文化節啟動儀式暨中國·永仁2016直苴彝族賽裝節系列活動在云南楚雄永仁縣直苴村賽裝場舉行。其中,年過八旬的老奶奶賽裝分隊奪人眼球,贏得觀眾陣陣喝彩。
“彝族賽裝節”相傳已延續傳承了1300余年,每年正月十五,四鄉八寨的彝族同胞都會聚集在一起,身著自己親手繡制的盛裝聚集在這里對歌跳腳、賽裝賽美。并評選誰的刺繡最美,誰的手藝最高,直苴彝族賽裝節也因此被人們稱作是最早的“鄉村T臺秀”。
老畢摩伴隨著古老的號角聲出場,拉開活動大幕。原始民間祭祀過后,各賽裝分隊依次出場展示。娃娃方隊中最小的表演者僅6歲,奶奶方隊中最為年長的則有96歲高齡了。她們著節日盛裝,伴隨著音樂在場中挽臂起舞,贏得觀眾陣陣喝彩。賽裝場上色彩紛呈,形成一片歡樂的海洋。
“賽裝節是我們彝族人每年都要過的節日,這是一個展示彝族人獨特魅力的平臺。”直苴村村民李鵬貴說,“每到這個節日,從小孩到老人,不管是搬遷出去的還是附近的彝族同胞都會趕過來參加。”
無論是參與表演的還是觀眾,彝族同胞從帽子、衣服、圍腰到挎包、鞋子、鞋墊上,均繡滿了各種圖案。且各人的工藝、構圖、用色不盡相同,各有千秋。特有的傳統習俗使彝族刺繡和服飾相生相伴得以傳承,并成為彝家人獨特的文化符號和記憶,刺繡成為了彝家人引以為傲的“指尖的藝術,心靈的花朵”。
“會說話就會唱歌,會走路就會跳舞,彝家姑娘會拿筷就會繡花”。李鵬貴說,“現在參加的人越來越多越來越熱鬧了,我很高興。我已經在想著準備明年賽裝節要穿的服裝了。”
據介紹,楚雄彝族自治州歷史悠久、文化燦爛,享有“中國彝族文化大觀園”的美譽,各種民族服飾多達400余種,以永仁縣中和鎮直苴彝族賽裝節為代表的少數傳統民族節日和集會多達57個。借此條件舉辦的七彩云南(國際)民族賽裝文化節為期半年,將一直持續到8月。
更多精彩內容點擊服裝資訊頻道:http://www.ggjmjx.com/info/c010.html
想接單,請點擊“服裝加工訂單”:http://fzjg.qf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