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避免全球變暖災難的降臨,我們有必要破解氣候難題。而地球工程(geoengineering)可能會是一個有效的破解之道。
地球工程也稱為氣候工程學、氣候調整或者氣候干預,主要指主動的大規模的改造或操縱行星環境,以應對或者抵消大氣化學成分變化帶來的影響。簡單來說,它是圍繞這樣一個中心問題展開的:人類能否可以利用科學技術來改變氣候機制,扭轉全球變暖趨勢?
如果全球平均氣溫上升超過2攝氏度,可能就會導致災難性的后果。一些專家認為,為了避免達到這個臨界點,一個方法是大氣中抽走大量的二氧化碳。
實現的原理和難點
美國一名觀眾向CNN提出了這個問題:“聽說有一種新的技術,可以抽取空氣中的碳,將它們凝結成纖維,在建筑、電子、汽車、服裝等產品中使用。這種技術的發明者說,如果大規模推行這種做法,就可以把大氣中的碳含量恢復到工業化之前的水平。這個說法是真的嗎?我們應該對此高興嗎?還是說這只不過是個白日夢?”
科學家們確實說過:從空氣中提取二氧化碳,將其轉化為建筑材料,或者用來制作衣服,這在理論上講是可行的。
但是你也別高興得太早。要真正讓理論成為現實,你必須首先解決一些問題才行。
1、這個解決方案的費用非常昂貴。
2、從空氣中抽走二氧化碳帶來了后勤方面的問題:我們把它們放在哪里呢?
“很多人都不明白它涉及的規模有多大,”亞利桑那州立大學負碳排放中心的主任克勞斯·拉克(Klaus Lackner)博士說,“如果你開車,每開一英里就會產生一斤左右的二氧化碳,這樣算下來,人均每年會排放15噸的二氧化碳。”拉克說。二氧化碳可以被捕捉并存儲的數量是有限的。
兩種概念設計
先假設這個問題最終得到了解決。拉克和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其他科學家正在研制一種機器,可以從空氣中抽取二氧化碳。
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提出了一個概念設計,它看上去就像一個巨大的盒子,有大片“風帆”。這個設計受到了樹木的啟發,這些風帆扮演了“葉子”的角色。風帆是由塑料樹脂制作的,當空氣經過時,它就會抽取空氣中的二氧化碳。
當這種樹脂處于干燥狀態時,二氧化碳就會與之結合。在被浸濕之后,樹脂就會釋放二氧化——這樣你就可以從機器上“收割”二氧化碳了。你可以馬上使用這些二氧化碳,也可以把它們存儲起來。拉克說,使用化石燃料的電廠也可以安裝這種機器來抽取二氧化碳。
馬薩諸塞州的市政設計集團SHIFTBoston正在等待拉克研制這種樹脂,然后用它來建造“波士頓科技樹”——這是一種合成的太陽能動力設備,不僅可以抽取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還可以提供夜間照明。
目前來說,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這種設備是為種植大棚研制的,目的是為植物提供生長所需的二氧化碳。“我不認為它馬上就能解決氣候問題,但它展示了這種技術的工作原理,”拉克說。如果事實證明它可行,這樣的機器有一天就可能會大規模普及,用來從空氣中抽取二氧化碳。
有一部分二氧化碳可以用來制作稱液體燃料或建筑材料。但大量二氧化碳可能必須存儲在一個安全、穩定的環境里。這樣的存儲規模前所未有。
地球工程是絆腳石嗎?
唐納德·彭曼(Donald Penman)是一位研究地底、海洋和空氣中碳波動的地質學家,供職于耶魯大學。他說:“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把它們存儲在海底。在全球范圍內調整地球化學通量來解決問題,可能會產生一些不可預見的副作用,免不了讓人提心吊膽。這聽上去就感覺風險很大,好比是在擺弄氣候系統的旋鈕。你有可能會打開潘多拉的盒子。”
一些人擔心,如果人們對科技手段的預期太高,反而會延長我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他們覺得應該大家應該把注意力放在減排上,因為減少化石燃料和碳排放才是最最直接的目標。有人說:“現在是個關鍵時刻,我們可以改變局面,而‘地球工程’成了這種變化道路上的絆腳石。”
權威機構美國國家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的建議是:繼續研究二氧化碳大規模抽取技術,同時也把注意力集中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上。
一些專家擔心,如果全球平均溫度上升2攝氏度,逆轉全球變暖將變得更加艱巨。研究表明,要把氣溫升幅控制在2攝氏度之內,我們從空氣中抽取的二氧化碳必須多過我們的排放。這可能意味著二氧化碳抽取技術可能是氣候難題的破解之道。
“它正在成為工具包中的一種工具。”拉克說。最重要的是,只要我們繼續消耗化石燃料,碳問題就會變得越來越嚴重。“你要么放棄化石燃料,要么把排放出去的那些碳收回來。”
更多精彩內容點擊服裝資訊頻道:http://www.ggjmjx.com/info/c010.html
想接單,請點擊“服裝加工訂單”:http://fzjg.qf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