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武漢國際時裝周完美閉幕,巴黎高定和武漢服裝新勢力同場演繹。
昨日,由武漢市政府主辦,武漢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江漢區政府承辦的第四屆武漢國際時裝周完滿閉幕。
武漢服裝產業第二代正式走上T臺,首個電商品牌RARAMAX在秀場上獲得一席之地,時裝周上珠寶和時裝大賽成功舉辦,產業論壇和青桐匯提供資本和智力對接平臺……此次武漢國際時裝周,創下多個“第一”和“首次嘗試”。星光閃耀,裙裾飛揚的后面,是產業升級的推動。
回顧2015武漢國際時裝周,經歷了前三屆的喚醒、萌芽、成長,本次活動以“創新引領,時尚改變生活”為主題,努力實現全面綻放,向世界發出武漢時尚最強音。
武漢紡織服裝產業擁有裕大華、愛帝、紅人、貓人、采軒、太和、元田等知名企業和一批優秀設計師,借力時裝周搭建的交流展示平臺,將實現轉型升級,再創輝煌。
參加時尚產業論壇的法國知名設計師、巴黎時尚學院常務教授Danièle Clutier-Léauté認為,人才是行業發展的首要因素,一座城市的原創設計水平要能夠持續發展,設計新生代是重要的力量。而武漢擁有武漢紡織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江漢大學、湖北美術學院等一批重點院校及院系專業,將為城市時尚產業的發展提供不竭智力支持,并吸引資本進入。
武漢國際時裝周正變得更加“國際”,法國時尚資源正加快進入武漢。在中法大師班的基礎上,本屆時裝周上中法時尚學院也正式宣布啟動。昨日的閉幕大秀上,法國高定設計師Eric帶來的作品,讓東湖和埃菲爾鐵塔走到了一起。
原創至上,是武漢國際時裝周的精神。在服裝和珠寶行業原創力量薄弱、轉型升級趨勢明顯的當下,越來越多的行業參加者著力包容原創、鼓勵原創、培育原創。
紅T杯服裝設計大賽是一次精彩嘗試,來自韓國仁川大學、中國美術學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深圳大學等27所國內外知名服裝院校或專業學生的參與,讓武漢在原創設計的道路上再邁一步。
“武漢國際時裝周每一次舉辦都是一次進步,每一次進步都蘊含著整座城市的活力。”參與時裝周策劃的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是前所未有的產業機遇,也是城市活力的迸發,激勵人們為之繼續奮斗。
“創二代”不僅是個稱號
武漢服裝產業二代登上時裝周舞臺
昨晚閉幕式壓軸大秀,由兩位武漢服裝業第二代成員王鈺淇和吳柏成聯手推出。20套服裝展出,他們的作品被業內寄予厚望。
不僅僅因為他們的父輩都是武漢服裝產業圈中叫得響的人物,而是他們以已之名,為“漢派服裝”這一顯得有些過時的名字重新正名。
設計風格源自內心表達
“在外人看來我們有錢有背景,理應做得比其他人更好,”王鈺淇正面看待外界對自己的要求,他覺得自己還可以做得更好。
從2014年創建LE TROTTOIR品牌,他的睡眠時間基本在凌晨2、3時前后。用他自己的話說,是在一年內擠出三年的時間。
設計、款式、面料、包裝、拍照、公眾號運營、原創音樂,數件事情全部自己做,“能省很多錢。”王鈺淇覺得,創業初期需要熟悉一切事物,畢竟是為著服裝夢想,控制成本非常重要。迄今為止,創業一年投入的成本控制在10萬元上下。
吳柏成現在大部分時間待在香港,他的設計靈感來自往返香港、武漢及其他城市的旅途感受。在他看來設計是一種深入淺出的東西,是一種心情表達,轉瞬凝聚在服裝之中。
問起為什么做時裝,王鈺淇和吳柏成的回答挺相似,因為愛好。但他們的服裝理念中,有種復雜和交錯,“LE TROTTOIR”(法語中的十字路口)和“宓ME”(安靜、極速)的品牌命名,他們對過去20年的漢派服裝,說出了“再見”。
“‘創二代’這個名字太大了,我們其實只是在低調做自己的事情,責任很大,我們也會做好。”王鈺淇同時也表示理解“創二代”背負的使命:“我們將努力做得更好。”
新武漢服裝產業萌芽
讓老去的漢派服裝成為記憶
現在的武漢服裝產業,1600家紡織服裝企業,年產值在500億元浮動,三年前,也是這一數字。而深圳一家服裝企業年產值就能達到百億元,2000家服裝企業2014年創造產值超2000億元。
吳柏成還記得上世紀90年代武漢服裝企業的輝煌。
“大概是我6、7歲的時候,和家里人去逛現在的武商廣場,周末人多的就像現在的圣誕節一樣,那時的太和銷售量能排到全國前三。”
站在2015武漢國際時裝周的T臺上談感想,他們倆覺得漢派服裝“過氣”是不爭的事實。年輕人有些不客氣、直接卻又真誠。
武漢服裝商會的調查顯示,消費者眼中的漢派服裝,適合年齡40至50歲的女性群體。
吳柏成認為所謂的“創二代”,應該仍是站在設計師的角度,去超越之前的作品和品牌。
王鈺淇和吳柏成的作品,則是做給時尚心永在的人群,俗稱“潮牌”。
創立一年,王鈺淇的個人品牌已實現收支平衡,吳柏成的副牌“NW114”也穿在時下最火的恒大球員身上。
吳柏成認為,做自己的品牌需要歷史沉淀和新的花火誕生,最好的檢驗就是市場。王鈺淇說,自己和父輩最大的不同,是堅持原創,專注小眾市場。
“原創是武漢服裝業重新萌芽發聲的最大生命力。”王鈺淇說。
訪談>>>
法國高定設計師Eric Tibusch
耐心 熱情 時刻準備
Eric Tibusch,曾在瑞士投身過模特界,在讓·保羅·高提耶的品牌團隊工作過。
2006年,Eric Tibusch品牌創立。本次的武漢國際時裝周是他第二次來武漢。
問:作為一個能夠在國際高定時裝周上發布作品的高定設計師,您選擇參加武漢時裝周出于什么樣的考慮?
答:武漢是中國最像法國的城市。我非常喜愛武漢并且承諾將我的高定系列帶來這兒。這些作品來自我與我的搭檔為Swelnus品牌所設計的全新奢侈女裝系列中的作品。它們都是手工制作,面料非常昂貴。
問:法國作為世界時尚的中心,有非常多成熟的時尚活動,您認為這對武漢時裝周可以提供哪些借鑒與經驗?
答: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組織活動的方式,但中國需要積累更多關于活動組織的經驗,這非常重要!每一場驚艷的秀的舉辦都需要有一支非常專業的組織隊伍,這是時裝周成功的關鍵。
去年的武漢時裝周整體很棒,有很多人參與,舞臺設計也很有趣,更重要的是涌現更多新的想法和概念。我必須說的是,對我而言,我的這次秀也是對恐怖襲擊后的巴黎的一次致敬。
問:您認為中國設計的進步空間在哪里?
答:中國設計師必須暫時忘記大眾市場和模仿抄襲!時裝的未來并不在于大眾市場而是屬于創意型和奢侈品市場,所以是時候中國設計師改變自己在時裝世界中的位置了。
問:現在很多中國(武漢)的年輕人夢想成為能夠登上國際舞臺的設計師,您對于他們有何建議?
答:哪里只是中國年輕人夢想登上國際設計舞臺,全球的年輕人都在想。但進入時尚業你必須非常努力!
時裝應該是一股熱情而不單單是個夢想,這對于想要成為好設計師的人來說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你必須做很多工作,有的時候甚至一天工作18個小時,這就是時裝設計師的真實生活。保持耐心,熱情,時刻做好準備,這些是成為好設計師的關鍵。
國內頂級時尚導演張艦
走出武漢看時尚
張艦,在時尚業內有中國模特之父的稱號,他的另一身份即是秀導,即一場時裝秀的靈魂。曾一手培養了陳娟紅、胡兵、胡東、郭樺、春曉等超模,是中國模特業的開創者。
問:這次武漢時裝周,磨合過程中發生過哪些有意思的事?
答:我是第二次來,去年只做了閉幕式,但可以看出,今年政府支持力度比較大。在開始磨合的時候,由于做電視、晚會和做時尚的方式不一樣,所以大家在理解和概念上會有些分歧,但還是磨合得比較好的,大家也都非常努力地在做。
問:武漢的時尚行業確實還處在一個發展過程中,您覺得武漢時裝周應該朝著哪個方向去努力?
答:我個人建議,領導,包括主辦方和政府領導,都應該多出去看看。你不看,光想,是不會有更好的創意的;另一方面,時裝發布對時間的概念是很嚴格的。人們對時裝展示秀的承受力是7分鐘,秀應該控制在10分鐘以內。但一些本地的設計師就不這么想,他們覺得秀越長越好。實際上,并不是這樣,時裝周一定要朝著專業化路線走。
更多精彩內容點擊服裝資訊頻道:http://www.ggjmjx.com/info/c010.html
想接單,請點擊“服裝加工訂單”:http://fzjg.qf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