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孟在推廣剛上線的3D男裝定制襯衫A P P
服裝行業高端定制早已流行,但是并不是一般人能夠參與的;如今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個性化的高端定制成為觸手可及之事。
瞄準定制市場,最近東莞本土一家服裝廠推出3D男裝定制襯衫A P P。廠家介紹,消費者通過A P P端口直接對接到工廠,最快6小時就能夠擁有一件自我設計的服裝,而它的價格比市場同類產品低30%到50%。在這里,傳統企業的互聯網改造,遠不止增加網絡銷售渠道,還涉及到端口開發、生產線改造、人員調配等問題。這一家從事服裝生產48年的傳統企業,如何利用“互聯網+”轉型擴大訂單?
消費者通過A P P對接工廠
傳統服裝廠的生意,現在并不好做。用工成本不斷上升,大訂單轉移到東南亞等地,快時尚品牌來襲,將本土服裝商打得遍體鱗傷,大家都在說轉型,怎么轉?
定制或許成為一條出路,目前市場資本紛紛進入,如O2O定制男裝埃沃裁縫6月份宣布收獲B輪融資1.5億元,在東莞就有5家線下體驗店,而品牌服裝商也開始改造,如雅戈爾擬建設以大會員制為核心的O2O營銷平臺,七匹狼攜手蘇寧易購發布狼圖騰極致襯衫,都想占領定制市場。
東莞本土服裝商也在行動。廣東比朗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依托于1967年成立的東莞文華制衣廠,三年前開始關注定制市場,并開始研發個人定制襯衫A PP,日前正式上線,推出比朗男裝品牌。
具體而言,消費者可通過A PP設計出自身喜好的服裝,如可以根據愛好選擇相應的領口、袖口,并輸入身材數據等,訂單生成后對接到工廠,工廠師傅裁剪生產,“兩點一線”消除中間環節,最快6小時就能取貨。
相較于iPhone版,iPad版的A PP選擇更多。比朗方面介紹,可以設計出市場上90%的款式,系統較復雜,甚至要考慮到設計上不相容的問題。如做了一款領子,其他部件就可能存在著不能做的問題,需要專業操作,也正因為選擇多樣和復雜,主要由門店導購員試用,而iPhone版則簡單化,消費者可以直接使用。
A P P和智能紙樣成為突破
“國人對于定制的認識,認知度不高,如果一件衣服,尺寸差一點,整一個人感覺不同了”。廣東比朗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大孟表示,公司想傳遞的不僅僅是穿上合身,還要穿得有氣質。
比朗早在10多年前就嘗試定制生產。“山東一家合作服裝集團,原來做大貨(大訂單)的,后來想做定制市場,雙方合作做了一個月之后,紙樣師傅忙不過來,工人不想做,只能退出來”。王大孟表示,原因是這樣的定制生產違背了傳統生產流水線設計。
“我們做大貨就做5個碼,而做小貨就需要做15個碼,盡管當時紙樣都做好了,只要下單就能夠取樣投產,但是這樣做都沒有辦法做,違背生產流程。流水線是一個工人做一道工序,而定制就是一個人或者兩個人做全部流程。定制生產對于傳統來講是很大挑戰。”
此番開拓定制市場,最大的兩個突破分別是A PP開發和智能紙樣,解決下單和做樣問題。“個性化定制,最大的問題是客人下單的前端問題,也就是從客人下單到生產部做紙樣,因為每一個人體型和需求都不一樣,只有有經驗的做板師傅才能做好,板型不好穿起來就不好看”。對此,在智能紙樣方面他們找IT公司探討,希望計算機模擬人的思維,將一件衣服的數據呈現在紙樣上,用電腦替代人制作紙樣。“紙樣師傅將設計公式交給IT公司,包括領口、袖口怎么設計出來的,線與線之間如何連接起來等,剛開始試一下,IT公司就投降,不再搞。”三年過去,終于上線。王大孟說,過去一位紙樣師傅一天只能做10個紙樣,每月工資在8000元左右,如今電腦輸出,一位普通文員就可以負責數據收集,利用電腦輸出,直接對接到工廠,減少過去人工下單的誤差及溝通等成本。
焦點
準確出擊!收集穿衣大數據
目前這一程序已經能夠做襯衫,正探索Polo、T恤等,還有女裝等可以定制化的服裝種類。
前端改造后,也需要生產線的配合。比朗男裝的工廠目前年產量在一年50萬到60萬件,正式進軍定制市場后,預計80%的生產線主要做代工,辟出20%生產線負責定制市場。
其中,傳統部分仍然按照一人一道工序,流水線生產,而定制市場則按照兩人負責裁剪縫制方式進行。另外,傳統服裝生產,款式在6個月之前就設計好,再訂貨買布生產,款式在一定程度上會脫離市場,給予快時尚生存的空間,而定制市場就改變傳統模式,消費者下單就生產。
定制生產是否影響生產成本?王大孟表示,定制的裁剪生產部分,效率會比流水線生產的總體低10%到20%,但是由于定制生產前端時間壓縮,因此平均下來的生產效率并不會差太遠。
“零售價方面,因為減少中間環節,總體而言會比同類價格低30%到50%”。
王大孟認為,真正做到個性需求還是需要門店,因為消費者不知道身材數據,做什么款式適合,而做網上定制,只是解決合身需求,解決自定義功能,“要達到線下的功能還是不行,我認為現在不行,以后也不行,因為消費者不懂量身,而我們線下門店有顧問,不僅量數據,也會建議消費者適合穿什么衣服,還有什么場合適合什么衣服。”
比朗男裝另一個雄心勃勃的戰略是大數據運用,王大孟介紹,APP正不斷完善,除了增加定制的款式,還要利用好大數據功能,隨時隨地知道APP訂單情況,對接到最近的工廠來生產,如同滴滴快車一般收訂單,而質量的保障方面,則由消費者評價,“國內自己開拓,國外則是借力,與松山湖的尚睿科技商談合作,將衣服賣到國外去,他借我產品,我借他網絡,收集各地人的穿衣數據,針對性設計產品”。
而一系列的操作,則需要資本的支撐。王大孟最近一段時間都在忙于找資本和招商,鋪線下加盟店,占領定制市場。要應對早起進入定制市場的埃沃,還有已經行動的雅戈爾等知名品牌,他們的模式還有待市場驗證。
更多精彩內容點擊服裝資訊頻道:http://www.ggjmjx.com/info/c010.html
想接單,請點擊“服裝加工訂單”:http://fzjg.qf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