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東莞產業“走出去”再次成為熱點。隨著東莞制鞋產業鏈的轉移,東莞“世界鞋都”的名號是否會發生改變?他們為什么轉移?轉移對東莞意味著什么?
以鞋業制造為代表的制造業企業也是轉移主力
東莞“走出去”企業主要為資源型企業和制造業企業,多為中小型企業、民營企業。轉移的動因無非是東莞有勞動力成本變高等客觀因素,也有企業想接近消費市場、靠近原材料產地等主觀因素。比如明盛能源、中展礦業、環球石材等資源型企業,華寶鞋業、永強汽車、等制造業企業。
從落戶地點來看,以投資香港地區為主,全球市場分布廣泛。東莞市商務局統計顯示,香港地區憑借地緣和人緣優勢、完善的金融服務體系和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廣闊的國際市場等因素,成為東莞企業境外投資的首選地,達282家,占67%。
早期,企業普遍感覺歐美國家的進入較容易,各方面都有相關穩定的流程;對新興市場的各方面了解不多,包括文化、政策、制度、通關、宗教、語言等,很多企業都傾向于在當地找到代理商為他們進行市場拓展。但如今,東莞企業境外投資主要分布在全球35個國家和地區。近年來,全球市場分布日漸廣泛和多元化,東莞部分企業對外投資項目已經擴展到東南亞、歐洲、美國、非洲等國家和地區。
從時間跨度上看,東莞鞋企“走出去”始于本世紀初,到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后,迎來了一段小高潮。
早在2011年初,華堅集團在埃塞俄比亞的工廠就已投產,截至目前已經完成投資1344萬美元,并建成6條現代化制鞋生產線和鞋材廠,員工3500人,其中3340人是當地員工。到今年上半年,埃塞俄比亞的華堅公司共向歐美出口了400多萬雙成品鞋,創匯4800多萬美元。2015年4月16日,埃塞俄比亞―中國東莞華堅國際輕工業園正式奠基成立。該項目占地面積126公頃,預計總投資32億元人民幣,計劃雇傭3萬人,是落實國家領導人李克強總理、汪洋副總理在2013―2014年訪問埃塞俄比亞后的重要成果。該項目以全新的模式搭建中非產業對接合作的高端平臺,不僅將推動更多東莞企業走向非洲、投資非洲,還將在世界范圍內吸引各國的企業投資落戶,成為中非民間經貿發展合作新的里程碑。華堅國際輕工業園是東莞到非洲投資最大的項目之一。
“走出去”也是產業升級的過程
有觀點認為,產業轉移將造成東莞產業空心化,帶來經濟活力、稅收、就業等方面的負面影響。但另一方面的數據顯示,這些企業在在海外設廠、收購國外品牌,既拓展了產品的市場渠道,又提高了創新水平和科技含量,同時也引入了更多的競爭,更有效的管理措施,也能促進國內企業的轉型升級。
事實上,在海外“走得好”的企業,往往會起著示范作用,一方面,帶領更多的企業“抱團”走出去,另一方面,也讓世界了解中國企業,也能引來一些高端企業落戶東莞或其他國內地區,也能支持國內的轉型升級。
“制造業是經濟的基礎和根,沒有制造業的成功就沒有經濟的發展。在經濟新常態下,堅守制造業非常重要。”此前到東莞參加論壇時,博鰲論壇原秘書長、原外經貿部副部長龍永圖分析稱,產業的轉移過程,事實上也是產業的升級過程。過去東莞的低端制造業轉移一部分,可以為產業的轉型升級騰出必要的空間和資源。
龍永圖的觀點與東莞推動“三舊”改造和企業就地轉型的思路頗有相似之處。低端企業倒閉或者遷走之后,要設立準入門檻招商選資。同時,制造企業通過轉型升級減少低端環節,提高競爭力,總部和研發基地還是繼續留在東莞。
東南亞用工成本是東莞的四分之一
東南亞國家包括越南、老撾、柬埔寨、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等11國。
東莞一些外資代工企業向東南亞地區遷徙,主要原因是東莞工廠用工成本增加、后備勞動力緊缺,但東南亞地區用人成本低,越南等地工人工資僅是中國的四分之一。這一差距直接導致制鞋、服裝、電子等相關代工企業向東南亞遷移。
“隨著人力資源等成本的提高,80%的鞋企計劃在東南亞設廠,把加工環節外遷。”東莞市鞋業商會秘書長劉偉說,2008年之后,“世界鞋都”東莞的臺資、港資鞋廠開始不斷外遷,去年以來有加速之勢。
2015年6月以來,鞋業商會組織了多批鞋類企業去越南、柬埔寨等國考察,準備下一步的外遷事宜。
代工企業是遷出主力軍
以前,劉偉經營著一家制鞋機器制造企業,在東莞鞋業發展初期,他的生意也青云直上。曾有數據顯示,東莞制鞋業繁盛時期,世界上65%左右的高檔鞋或名鞋都出自東莞,全球每4雙運動鞋就有1雙是東莞生產的。
“當時生意很好,機器供不應求,但這兩年慢慢地都賣不出去了。”劉偉說,自從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裕元集團、華堅集團、綠洲鞋業、綠揚鞋業等多家風靡全球的制鞋集團,紛紛都轉移到東南亞等國家。
制鞋企業的轉移,也帶動了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走出去的腳步。
9月9日,南欣化工有限公司總經理周文武告訴記者,公司最近決定在柬埔寨開設一家工廠,好離從東莞搬到東南亞的客戶近一些。
他介紹說,南欣化工是中國鞋用水性膠第一品牌,隨著客戶的外遷,產業鏈也要跟上腳步。“客戶過去東南亞還是用我們的材料,但是如果從東莞調配,物流成本甚至會超過生產成本。”周文武表示,企業走出去完全是出于市場因素考慮。
周文武指出,企業外遷完全是一種市場行為,不會對東莞鞋業造成大的影響。遷出去的都是一些勞動力成本很高的代工企業,以尋求更高的利潤。
他還說,自己公司的不少鞋企客戶的加工環節轉移了,但產業鏈的上下游還是在東莞。降低物流等成本費用,這些上下游的企業也紛紛在東南亞國家設立分廠。
優勢和劣勢都是勞動力
盡管有不少人認為,東南亞的勞動力優勢將吸引大量制造業遷移,但從企業主的反映來看,勞動力的劣勢依然明顯。
“東南亞的勞工受教育程度低、技能相對落后,加之文化背景不同,一些企業過去出現水土不服,成本優勢并不明顯。”周文武說,對于一些低端、技術含量低的制造業,東南亞具有相當成本優勢,反之,其技能顯然不如中國工人熟練。
此外,成熟的設計、研發環節在東莞已經扎根多年,東南亞國家目前還無法掌握,而企業研發人員都在國內定居,想外遷也不現實。
亞洲開發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樸東炫接受采訪時稱:“東南亞有大批年輕的勞動力,但是他們的技能和教育水平相對落后,成為制約區域制造業發展的瓶頸。對于東南亞國家來說,提高勞動力素質、改革職業教育體系迫在眉睫。”
“轉移訂單,不轉移利潤”
看起來,初級制造業慢慢開始離開中國,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中國的勞動力成本優勢已經逐漸縮小,制造業面臨著一系列瓶頸。但如果結合另外一些數據,一些掌握核心技術的制造企業在此過程又迎來了新的發展空間。
“我們轉移的只是訂單,但不轉移利潤。”周文武說,企業在東南亞設廠,打算雇傭當地人為其代工,企業只要掌握技術與研發即可。“我們扎根中國,才能更好地走出去。我們在東南亞設廠是企業擴張,而非轉移。”周文武認為,通過企業的創新和研發,能夠在供應鏈上占據持久的優勢與地位,利于企業進一步擁抱全球市場。
北美欲分享“美國制造”的扶持政策
今年8月,10余家莞企前往美國阿肯色州進行考察,準備開設加工基地,把產品從“東莞制造”變為“美國制造”。如今,一批赴美國阿肯色州考察的莞企已簽好設廠協議,簽訂當地一家建筑面積約為6萬平方米的廠房,該廠房預計4個月內完成裝修并開工。
記者了解到,當地政策環境寬松、離客戶更近等條件是莞企選擇落戶美國的主因。
欲將“東莞制造”變為“美國制造”
目前,國內人力成本不斷攀升,制造業企業紛紛到越南、柬埔寨等生產成本較低的東南亞國家開設分廠。與此同時,選擇去生產成本遠高于國內的美國開設制造加工型企業,在很多人看來有些“天方夜譚”。
但此次赴美項目發起人、中國兩岸經濟促進會會長、家寶玩具負責人藍俊雄表示,抱團赴美開廠實則抓住當地政策契機。“此次抱團去阿肯色州的企業主要是沃爾瑪的供應商,阿肯色州也是沃爾瑪的總部所在。”
藍俊雄透露,在東莞,不少企業是沃爾瑪的供應商,當下美國政府提倡振興“美國制造”,推行該國國內優先采購計劃并提供相應的稅務減免,沃爾瑪作為美國知名大型企業,將成為直接的受益者。“因此我們考慮在美國開設工廠,產品直接在美國生產。”
據項目有關負責人、中經會副會長吳永學稱,此次抱團赴美的企業共10余家,并已經與沃爾瑪洽談多次,預計前期投入資金近2000萬美元。
降低成本生產加工分步走
位于厚街鎮汀山社區的寶贊鞋業也是此次赴美設廠的企業之一。該廠負責人表示,不能一味以低生產成本作為制造業企業轉移的誘因。所以我們選擇有政策支持、客戶熟悉并且經濟環境穩定的美國。
吳永學表示,美國高額的生產成本可以“技術性”降低。“比如我們生產企業主體還是在國內,但只生產半成品,然后將半成品輸出到位于美國的加工中心完成最后階段的生產,通過生產、加工分步走,化整為零抵消高額成本。”
他還說:“如果生產成本整體與國內工廠相當,但市場更大又有政策支持,在美國開廠的前景還是不錯的。”
“沃爾瑪和美國企業ThomasPublishingCo聯合推出了一個美國版的"阿里巴巴"網站,幫助美國企業在網站上采購零配件。這對準備開廠的中國企業來說,無疑有助于擴大客戶群。”據介紹,阿肯色州加工基地將很快落成,屆時至少有一條生產線將在4個月內開工。
更多精彩內容點擊服裝資訊頻道:http://www.ggjmjx.com/info/c010.html
想接單,請點擊“服裝加工訂單”:http://fzjg.qf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