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在位于無棣縣西小王鎮的廣宇服裝廠內,記者看到,幾十名工人正在忙著加工服裝。該廠建設了3400平方米的成衣車間,可年產15萬件服裝,整個項目集印花繡花、服裝輔料、成衣制造于一體。目前,各生產工序全部投入生產,年產值可達560萬元。
廣宇服裝廠是西小王鎮棉花加工產業向高端、高附加值導向升級的標志性項目。西小王鎮是魯北最大的棉花營銷基地,棉花種植面積12萬畝。近年來,該鎮依托棉花資源優勢,通過招商引資,不斷完善和延伸棉花產業鏈條,把棉花產業不斷做大做強,初步形成了“皮棉+紡紗+針織+服裝”產業鏈。
政府牽線“騰籠換鳥”盤活舊工廠,破解土地瓶頸
西小王鎮現有規模以上棉花加工企業20余家,隨著市場的日益壯大,棉花深加工下游產業需求日漸膨脹。然而受限于土地供應,新項目落地異常困難,“無地可用”成了鎮民營企業面臨的頭等難題。
榮達棉業是該鎮最大的皮棉加工企業,前幾年遭遇“瓶頸”,困擾董事長鐘榮安的最大難題,是怎樣讓企業提檔升級和擴大產能,苦于國家土地政策吃緊,原廠區已經“騰不出地方”建新的生產線。原商河宏業集團下屬一家棉花紡織企業,由于經營不善,2012年破產倒閉。經過一段時間的考察,西小王鎮黨委書記杜守國當起了“紅娘”,把宏業集團的棉花加工閑置廠區推薦給榮達棉業,鐘榮安一眼看中,最終以400萬元的價格“盤”下了這塊占地40余畝的舊工廠。舊廠房“變廢為寶”,企業新上項目能“借殼生蛋”,雙方皆大歡喜。目前,新上的紡紗加工生產線已投產3個月,年可產5萬紗錠,可實現經濟效益0.9億元,年利稅300多萬元,解決當地勞動力120人。
“變廢為寶”加工生物質燃料,打造棉花上游“綠色鏈條”
西小王鎮每年可形成棉花秸稈約6.3萬噸,為充分利用這些秸稈,該鎮今年3月份投資330萬元建成生物質能源推廣中心。該中心集生物質燃料技術研發、生物質成型燃料生產、生物質燃料爐具生產等多功能為一體,按照“以點擴面、村級推廣、開拓市場”步驟,全面推廣利用棉柴生物質固化成型燃料替代燃煤,既能實現農村專業合作社增收、減少農民開支,又能實現節能降耗、改善農村居住環境。
去年冬季,該鎮選取東黃村、西黃一村、西黃二村3個村進行試點,免費為7個農戶安裝價值各1萬元的試用采暖爐,強化示范帶動作用。同時,將爐具、棉柴壓縮塊在村廣場上點燃試燒,現場演示宣傳推介。在深入調研和廣泛爭取群眾意愿基礎上,該鎮確定了棉柴換購和現金購買兩種方式。棉柴換購指群眾可用自家棉柴兌換生物質燃料,每1噸棉柴換購1噸生物質燃料,群眾僅交180元/噸加工費即可。按照煤炭800元/噸計算,每年每戶可節約1500元左右,當季換購生物質燃料600噸,三個村共有104戶農戶使用生物質能源,占到總戶數的60%。截至目前,能源推廣中心累計生產成型燃料1100噸,實現換購、銷售780噸,實現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環境效益的“三贏”。
拉伸棉花產業鏈條,打造產業“集群效應”
要想使產業不斷發展,形成集聚優勢,必須拉伸產業鏈條、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為此,該鎮堅持一手抓存量,促進現有企業升級提檔,一手抓增量,完善產業鏈條。立足豐富皮棉加工資源,大力引進紡紗、織布、高檔服裝加工企業,著力培育壯大天宇服飾、銳取針織等本地民營企業,延深加工、多次增值,不但解決了棉花“初加工”附加值低的問題,而且完善了整個產業鏈條,更破解了“后國儲棉”時代的銷售難題。
隨著廣宇服裝項目的落地,該鎮呈現出“引進一個項目、連起一條產業鏈、激活一個產業”的良好局面,打通了“皮棉-紡紗-針織-服裝”產業鏈。如今在西小王鎮,規模以上皮棉加工企業達20余家,紡紗企業2家,年產10萬紗錠,織布企業2家,擁有織布機、紡紗機等紡織機械500余臺,服裝加工企業1家、在談1家。該鎮培育、拉長了整個棉花產業鏈條,解決了當地600多名富余勞動力的就業問題,初步形成了“一業(棉紡織業)為主、配套連動、輻射他業、多業并舉”的工業強鎮之路。
更多精彩內容點擊服裝資訊頻道:http://www.ggjmjx.com/info/c010.html
想接單,請點擊“服裝加工訂單”:http://fzjg.qf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