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買就剁手!”網購,已經成為很多女性“痛并快樂著”。瘋狂的“雙十一”之后,陸續收到“搶”到的“寶貝”,不少人有點“鬧心”,提價再降價沒占到便宜就算了,自己的裙子色差太大、寶寶的衣服氣味嗆鼻,各種質量問題退貨煩不勝煩……號稱本年度最大型的網購盛宴“雙十二”即將來臨,面對各種“低價”、“對折”的誘惑,這次能“忍”住嗎?本期質量大講堂,讓我們來聽聽江蘇省質監局專家們對網購衣物有什么建議。
網購鬧心事多:收貨收了一肚子的氣
剛剛過去的“雙十一”,南京市民陳小姐一共買了6件物品,“我的裙子、毛衣、靴子都退了。”她無可奈何地說,選購、下單,開心地忙活了一晚上,沒想到卻是一肚子氣。“連續幾天收到的東西,都不如意。”她告訴揚子晚報記者說,一條特價220元的毛呢裙,原價要600多,竊喜地下手了。沒想到,看著圖片美美的紫色,到手后卻灰不溜秋的,說不上來什么顏色,而且有一股難聞的柴油味。“同事告訴我說,遇到過類似的情況,這股味道洗不掉。”她說,特價的靴子也是類似情況,店主大概擔心鞋子的氣味沖撞了買家,在鞋盒里放了一個香囊,一打開來是股香味。因為是絨面的材質,沒想到穿上后,掉了一層薄薄的類似油墨的東西,手全黑了不算,淺色的風衣上也染上了,很難洗掉。
便宜沒占到貼了百元郵費
同樣,購買了10件物品的王女士,收獲也不盡如人意。“除了一款特價的洗衣液,其他基本都是給小孩買的衣服,基本都退貨了。”
最讓王女士懊惱的是,其中還有兩套是送給朋友小孩的,結果一到手,就被朋友“拒”了,“那股柴油味太濃了,擔心孩子穿了影響健康。”她有點生氣地說,自己在購物時已經很注意了,找的都是好評,看上去不錯的店家,“比如給朋友小孩買的大衣,原價要四百多,特價兩百多,這價格也不算很便宜。”她說,給女兒買的內衣,款式倒不錯,一檢查又傻眼了,沒有任何標簽,就是一三無產品,“孩子皮膚那么嫩,根本不知道是什么材質,想想還是不放心,就退了。”王女士說,自己一共退了9件物品,其中只有三件是包郵,這樣算下來,什么便宜都沒占到,一共還貼了100多塊錢的郵費。
業內人士分析:“柴油味”衣服多出自小作坊
衣服上的“柴油味”到底是什么?揚子晚報記者請教了南京一家衣服加工廠的高工,他介紹說,在衣服的加工過程中,正常的生產步驟是,成衣后要再處理,比如加柔順劑、清洗劑把衣服洗過后,再整形,然后才能出廠進入銷售渠道。因為在制作的過程中,難免會有機油會沾到衣服上,有些小作坊出來的衣服,為了節約成本,會省掉這個步驟。而這種有異味的衣物,一來進不了正規的商場,二來實體店銷售中,消費者很容易發現,因此網購出現這種情況比較多。還有兩種可能,在處理的過程中,使用了劣質的柔順劑,也會導致殘留異味,“或者做衣服的纖維原料本身質量就不好。”
質監部門提醒:網購一定要關注產品標識
今年,無論是襯衫、裙子、T恤等夏季服裝產品,還是服裝、眼鏡等兒童用品抽檢中,網購的不合格率都比較高。
比如,在今年5月底公布抽查的兒童服裝結果中,質監部門發現,由于網絡銷售平臺缺少有效的質量監管措施,各網購平臺產品的質量狀況不容樂觀,不合格率高達68.3%,這樣的結果無疑是給喜歡網購的媽媽們“當頭棒喝”。據介紹,問題主要有三個,一是甲醛超標。據了解,含有甲醛的紡織品,在人們穿著和使用過程中,會逐漸釋放出游離甲醛,通過人體呼吸道及皮膚接觸引發呼吸道炎癥和皮膚炎癥,還會對眼睛產生刺激,引發過敏等癥狀。二是掉色。15個批次的產品都有這樣的問題,在孩子穿著過程中,碰到雨水、汗水,顏料發生脫落褪色,則可能通過皮膚被孩子吸收,也威脅到孩子們的身體健康。三是物理傷害。嬰童服裝帽子、脖子附近存在拉繩,頸部、背部或腰部的繩帶違反了針對嬰童服裝繩帶的相關安全要求,導致嬰童勒傷或勒死;嬰童服裝裝飾性配件、紐扣、鉚釘、標簽等拉力和縫制牢度達不到要求,由于嬰童對微小物體的好奇心,會撕扯、啃咬這些小附件,脫落后誤吞而造成窒息。從統計結果來看,網購商品的價格和質量基本成正相關,越貴質量越好。在100元以下的服裝合格率僅為25.4%,而在200元以上的服裝合格率達到50.0%。
質監部門提醒消費者,網上購買衣服這些用品時,應關注產品標識內容是否齊全,特別要關注兒童產品的安全類別標注,即,A類指嬰幼兒產品(36個月以內的或身高在100cm及以下的嬰兒),B類指直接接觸皮膚的產品,C類指非直接接觸皮膚的產品。為兒童選購服裝首選純棉產品,同時還要注意各種輔料的牢固程度,如拉鏈是否滑爽,拉鏈的兩頭是否有毛刺,鈕扣是否牢固,金屬扣、金屬襻及各種金屬件是否有快口,以免劃傷兒童的皮膚。購買的嬰幼兒服裝最好先用溫水清洗后再穿著,聞一下產品是否有刺激性氣味或異味,如有可能是甲醛含量高,選購時需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