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際紡都紹興柯橋依托現代紡織技術創新中心這一科創平臺,集聚起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團隊,打造紡織新材料創新生態圈,為當地量大面廣的紡織小微企業提供定制化服務。
在位于柯橋的省現代紡織技術創新中心中試基地,剛剛落成的兩幢新廠房里,用于中試的紡織機已經開始運轉。綠錦紡織的開發部經理金葉青告訴記者,在過去,像他們這樣的小企業設計的新品要送到湖北、山西等外省中試,現在光這一個流程就能節省一個月以上的時間。
浙江綠錦紡織科技有限公司新型纖維開發部經理金葉青:幫我們也爭取到了一個時間差,能夠在應季的時候馬上把我們的產品推出面向客戶,對我們企業來說也會更加有競爭力。
綠錦紡織主攻棉麻制品,受原材料市場波動的影響,只有二十幾名員工的企業,不論設備還是技術力量都不足以支撐起新產品的研發工作。在走訪摸排中,紡織創新中心的科研團隊了解到企業需求,主動接過任務,利用企業沒有的紗線性能檢測設備,反復優選纖維和紡紗工藝,用半年時間就研發出了匹配企業生產能力的新材料,質感與天然麻一樣,成本卻可以降低百分之七十。
省現代紡織技術創新中心研發人員方斌:這個研發方向是非常精準的,就不是我們手機上查論文、檢索這種搜來的。是企業切實的需求,市場切實的需求。而且我們更容易走進市場,走進企業。
作為全省首批六家技術創新中心之一,現代紡織技術創新中心聚焦先進纖維材料和綠色紡織染整兩大主攻方向,集聚高校、科研院所專家團隊,共享資源和設備。負責人的電腦里,14個細分領域精準對應多家小微企業,根據企業需求,定制化研發新技術。
省現代紡織技術創新中心副主任戚棟明:一方面是一個科技項目的問題,另外可能還有檢測服務、人員培訓、訂單式需求的謀劃,是個長周期的深度捆綁的長綜合服務。
目前,中心還和27家細分領域龍頭企業共建了實驗室,開展人才培養、技術開發和成果孵化合作,在三維織物立體成型、化纖低碳綠色制備技術等領域產出120項創新成果,其中6項斬獲省科學技術獎。
紹興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副局長胡小君:開展卡脖子的技術攻關,全力打好產業的生態鏈、創新鏈、服務鏈,扎實推動產業的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