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每日電訊》10月25日第5版,以柯橋紡業盛事為主題,做了題為《“老”紡業向“新”而行,“托在布上的城市”活力澎湃》的報道。點贊柯橋紡博會和世界布商大會的吸引力,并深入柯橋產業集群,探尋“國際紡都”澎湃活力之源。
走在浙江紹興柯橋區街頭,四處可見“國際紡都、杭紹星城”的城市形象廣告。
這座“托在布上的城市”,聚集了8000余家紡織企業。蜚聲中外的中國輕紡城擁有市場經營戶3.8萬余戶,銷售面料達5萬余種,市場日客流量超過10萬人次。
如今,柯橋又迎來一年一度的紡業盛事——2024年第26屆中國紹興柯橋國際紡織品博覽會(秋季)、2024年第七屆世界布商大會,以及2024柯橋時尚設計展(秋季)等一系列活動密集登場。
今次紡都系列活動,吸引了800余家參展企業,其中包括30家境外企業和30余家國際紡織行業協會,展位總數超過2200個,創下歷屆新高。
讓業內稱奇的是,柯橋紡博會和世界布商大會的吸引力,依托于柯橋獨步天下的紡織印染集群。
“世界紡織看中國,中國紡織在柯橋”。從上游的聚酯纖維、化纖原料,到中游的織造、染整,再到下游的服裝、家紡和輕紡市場,以及貫穿整個產業鏈的創意設計、服務貿易、檢驗檢測,柯橋擁有完整的產業鏈和成熟的市場銷售體系。目前,柯橋紡織業年產值超1300億元,“柯橋紡織”也成為國內紡織業首個價值超千億的區域品牌。
雖然2024年經濟環境比較復雜,據第七屆世界布商大會發布的《柯橋紡織產業發展成果報告》顯示,今年1月—9月,柯橋紡織業規上工業產值同比仍實現10%以上的增長。
柯橋區委書記陳豪表示,柯橋堅持轉型升級不停步,加快打造全球最大的紡織品集散中心、國際紡織會展中心、現代紡織科創中心、紡織時尚品牌中心、紡織總部集聚中心。“柯橋將以新質生產力為指引,努力為紡織行業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大力量。”
產業興則人氣聚。柯橋紡博會舉辦之際,記者深入柯橋產業集群,探尋“國際紡都”澎湃活力之源。
精準專注,布業永遠有市場
一位企業家曾這樣分析柯橋企業特征:柯橋紡織印染產業集群雖然多為中小企業,但始終保持強大的競爭力。奧秘在于,柯橋許多企業家認識到,只有專注細分領域,才能在激烈競爭中突圍。
“在很多國家,人造棉印花布不僅用來做衣服、做臺布、做墻布,還作為走親訪友的禮品。”紹興永通印花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永通印花)總經理章建木說。
2008年從父親手中接過公司后,章建木大刀闊斧地砍掉了約占當時營收30%的其他業務,專注于人造棉印花。
章建木表示,聚焦單一品類是希望將精細化管理做到極致。他當著記者做了一道算術題:“現在每米布的平均用漿量約122克,白漿成本大概在4元錢一公斤。我一天的產量是80萬米,如果每米布節約指甲大小的1克漿,就能一天節約800公斤,約3200元。一年有效工作日按照300天算,能夠節約90多萬元。”多節約一分成本,就多一分競爭本錢。
當年沒有功能強大的管理軟件,章建木用Excel文件記錄企業運營情況,一旦發現問題,48小時內進行整改。
“這是我的‘武功秘籍’。每天計算出工人1個工分的價值,各項數據如蒸汽、染化料等都精確到小數點后4位。”章建木說。如今,永通印花與西安工程大學共同開發的MES生產智能制造管理系統已完成版權登記。為將人造棉印花做深做精,2024年,永通印花啟動了4條人造棉數碼印花生產線,并開發了兩種功能性人造棉面料。
永通印花報名參加了與本屆紡博會同期舉辦的第六屆中國(紹興)紡織新材料展。“傳統工藝的利潤越來越薄,新工藝和功能性面料能夠給企業帶來更高的附加值。”章建木說。
與永通印花深耕人造棉印花業務相似,紹興乾雍紡織有限公司以聚焦功能性錦綸織物數字噴印細分市場而聞名。
2022年,乾雍紡織入選了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賽事制服裝備生產供應鏈企業。今年巴黎奧運會,中國代表團和加拿大代表團的服裝面料印花,都出自乾雍紡織。
當初,北京冬奧會賽事制服選定了來自某世界知名面料商的可再生碳纖維尼龍面料,但冬奧組委和面料商找遍全國,都沒找到合適的數碼印花工廠。最終,在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的推薦下,他們撥通了乾雍紡織負責人蕭興水的電話。
蕭興水本是一名在中國輕紡城做貿易的布商。十多年前,他得知山東一家企業研發出錦綸數碼印花技術,主動上門尋求合作。
“原本只有日本企業掌握的這一技術,做的印花羽絨服一件能賣1萬多元。”市場嗅覺敏銳的蕭興水從山東那家企業購置設備,自建生產線。乾雍紡織由此閃亮登場。
目前,乾雍紡織是安踏、Lululemon、North Face等國內外運動品牌的指定數碼直噴印花面料供應商。
如果多年聚焦的主業陷入價格戰泥潭,企業還能捕捉到市場的春光嗎?柯橋的浙江梅盛新材料有限公司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1998年,錢國春和兄弟們共同創業,開展生產和銷售麂皮絨面料的生意,但很快遭遇價格戰。
錢國春到國外考察,發現一種超細纖維麂皮絨面料,國內幾乎沒有競爭對手。他投資1.3億元引進設備和技術人員。據梅盛行政主管朱海峰介紹,公司的麂皮絨家紡面料業務在2011年左右達到頂峰,但隨著市場涌入大量跟風仿制者,企業又一次陷入價格戰。
面臨“繼續在紅海競爭”還是“尋找新的藍海市場”的選擇,2017年,錢國春決定轉型研發汽車內飾的超纖仿麂皮材料,但進入汽車行業的門檻可不低。3年攻關,3年堅持,2020年,梅盛新材料終于迎來了進入汽車行業的機會。
近年來,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發展,為梅盛提供了“近水樓臺先得月”的舞臺。目前,梅盛的超纖仿麂皮材料已進入特斯拉、比亞迪、理想等諸多車企的供應鏈。“我們的目標是成為汽車內飾行業的標桿企業。”公司副董事長錢能說。
柯橋紡織企業表現亮眼的背后,更是柯橋區圍繞“綠色高端、世界領先”定位,大力實施印染產業集聚升級工程,建成了全國最大的綠色印染基地;圍繞“創新變革、科技賦能”目標,全面深化產學研合作,成立國內最大的現代紡織技術創新中心,累計引進一流團隊12個、攻關科技項目160項,12項成果獲中紡聯科技獎。
向“新”而行,打破傳統產業天花板
今年的世界布商大會以“時尚境界 新質未來”為主題。傳統的柯橋紡織印染產業正通過加快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改造,加快向高端化、高效能、高質量發展。
6年前,徐誠軍隨浙江越新印染公司搬遷到位于曹娥江口的藍印時尚小鎮。這里是亞洲最大的印染紡織產業集中地,印染產能約占全國三分之一,運載紡織布匹的貨車終日川流不息。
徐誠軍是一名從染色操作工成長起來的染色主管。在辦公室里,他打開電腦,調閱21號染缸的染程列表,清晰顯示出該設備的工藝曲線記錄,溫度、速率、保溫時間等數據一目了然。
徐誠軍通過電腦對每臺染缸下達指令:“智能改造后,助劑用量更加精準,既節約了成本,也至少降低了20%的次品率。”他說。
2020年,越新公司啟動了工廠智能化改造。公司董事長濮堅鋒表示,經營企業的時間越長,越能感受到能力的邊界。如果想讓企業繼續做大做強,就必須改變傳統的生產管理方式。
印染是勞動密集型行業。同一道工藝,換一個人來操作,產品質量可能會有很大差異。濮堅鋒希望將經驗豐富的老技工的工藝和經驗存儲到系統中,盡量排除人為因素的干擾。
“現在我們只是完成了局部優化,距離真正的智能工廠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濮堅鋒坦言。
“一度以為產業的天花板就在這里了,但智能制造為企業發展指明了一條新道路——即使是印染這樣的傳統行業,也有可能成為先進制造業。”濮堅鋒說。
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柯橋區的前身紹興縣率先推動“無梭化技術改造”和“染整革命”,為紡織企業的技改開辟了道路。如今,柯橋越來越多的上下游企業正向智能制造進軍——
在柯橋恒鳴化纖有限公司的全自動包裝流水線上,機械臂上下翻飛,將一卷卷化纖絲送上流水線,自動完成本應由人工操作的檢測、裹膜、打包和存入立體倉庫等環節。
公司副總經理曹雪桉介紹,恒鳴化纖不僅升級改造了原有的80萬噸裝置,還新建了60萬噸功能性智能制造纖維項目,最終形成年產140萬噸差別化纖維的生產能力。
在產業鏈下游,位于福全街道的浙江小軒窗家居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小軒窗)將智能制造視為提升公司核心競爭力的關鍵。
公司總經理章建蘭表示,作為一家窗簾企業,小軒窗早年依靠精湛的薄紗刺繡工藝贏得市場,但隨著競爭者不斷跟風模仿,公司發展遇到了瓶頸。
“雖然市場上有不少類似‘除甲醛’等新概念,但行業仍然主要拼的是款式和性價比。”章建蘭說。
隨著本地人工成本不斷攀升,一些同行選擇“出海”設廠,而小軒窗目前并無“出海”計劃。公司董事長周國軒認為,引入自動化設備是實現降本增效、打破發展瓶頸的關鍵。盡管企業內部曾有爭議,但周國軒堅持邁出了這一步。
據《柯橋紡織產業發展成果報告》顯示,柯橋紡織印染產業集群國際先進設備應用比重達到了60%以上,畝均稅收超過25萬元。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柯橋紡織產業正逐步向技術含量更高、創新活力更強的先進制造業轉型。轉型背后的推動力不僅僅來自企業自身的創新動力,還得益于區域性技術創新平臺的賦能。
2022年7月,浙江理工大學與柯橋區共建的浙江省現代紡織技術創新中心暨鑒湖實驗室成立。中心副主任戚棟明介紹,創新中心將一方面攻克核心技術,另一方面服務產業需求,重點構建纖維材料先進制備技術、高端紡織與生態染整技術、紡織智能制造與先進復合材料、未來紡織技術四大研發體系,全鏈路賦能企業發展。
柯橋還建成全國紡織行業首個工程師協同創新中心,吸引工程師7.3萬名,服務企業近萬家次。
作為全國紡織業的重要基地,柯橋正發揮產業集群優勢,著力技術創新,推動紡織行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走出一條依托新質生產力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眼觀全球,緊跟時尚新潮流
今年9月初,5位與柯橋面料企業合作的設計師作品,在柯橋時尚發布日亮相北京2025春夏中國國際時裝周。數天之后,米蘭時裝周“柯橋日”暨2025春夏新品發布會在意大利米蘭舉辦。發布會設計師作品選用的面料均來自柯橋當地的紡織企業。
“同樣的面料在不同的市場開發出的效果截然不同。”紹興中通紡織品有限公司負責人丁海芹說。工貿一體的中通紡織主營休閑風快反產品。意大利之行,讓入行30余年的丁海芹對時尚與匠心的關系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柯橋作為中國紡織產業的核心區域,堅持對標國際時尚潮流。設計師史艷指出,柯橋的一大優勢,就是自覺、持續的國際視野。
在10月23日啟動的2024柯橋時尚周(秋季)上,國際時尚交流依舊是重點之一。包括馬來西亞華人設計師周仰杰(Jimmy Choo)在內的國際知名設計師,與本地面料企業合作發布新品,進一步推動了柯橋與全球時尚界的深度融合。
“時尚未來大會和時尚周讓柯橋企業在家門口就能了解國際流行的趨勢。柯橋一直鼓勵本地企業與國際接軌。”柯橋區委常委、中國輕紡城黨工委書記袁笑文說。
袁笑文認為,柯橋面料企業要提質升級,就要“多學多看”。柯橋政府搭建走出去請進來的國際交流平臺,就是希望對本地企業有所啟發。
“產業集群的生命力歸根結底來自企業。政府要在企業力所不及的地方發揮作用。”袁笑文說。
近年來,柯橋引進中意未來時尚創新中心等高端平臺,區紡織工業創意設計中心、首批國家級紡織服裝創意設計示范園區,2022年基地企業設計服務性營收3.79億元。
依托時尚周、“天天時尚”“柯橋優選”等活動,柯橋正不斷構筑時尚創意產業生態體系,提升柯橋紡織業價值鏈。
連續兩年參加米蘭時裝周“柯橋日”的女裝面料企業浙江金點子紡織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點子),已開始探索自己的品牌之路。
做了半輩子面料生意,金點子公司老板畢光鈞笑言自己看見服裝面料就兩眼放光:“走在街上,我喜歡觀察別人衣服的材質、花色搭配,思考這款面料適合什么年齡段,總想挑出一點毛病。這成了一種本能反應。”
“靠幾個花型就搞定一兩季的時代過去了。以前只講品質,現在的消費者要求又好又便宜。面料要求有功能性,消費者偏好花樣百出,拼的是設計研發能力和供應鏈整合能力。”畢光鈞說。
“我們很早就注意到‘小單快反’的行業趨勢,開始訓練團隊做快時尚的能力。”公司總經理趙國民說。
金點子追求“奢華快時尚”——在兼顧性價比的同時,“奢華”代表產品和服務的品質;“快”代表出貨快,對市場主流反應快;“時尚”代表以自身產品開發能力引導客戶開發出時尚產品。
2022年,金點子旗下的BICHANGYU品牌在天貓和抖音正式開店,銷售女裝、男裝潮牌等。畢光鈞的運營策略是通過時尚化等跨界合作的方式提升品牌附加值。
“時代在變,人們對時尚的追求不會變。”畢光鈞說。
樂觀的柯橋人堅定相信,只要人們對美好生活有向往,布業永遠是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