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輕紡城是目前全國規模最大、經營品種最多的紡織品集散中心之一,這里創造了眾多的財富神話和商賈傳奇,還有一大批普普通通的奮斗者,他們懷揣著夢想與激情,用辛勤汗水和堅守付出,助力中國輕紡城崛起、壯大。
急客戶所急 “找布小哥”馬不停蹄
上午8點,“找布小哥”俞子俊在中國輕紡城電商服務中心小哥驛站開始忙開了,這次的任務是幫客戶找四塊實樣。她拿著面料仔細觸摸,觀察顏色、花紋、密度等細節,盤算著這種面料可能出現在哪個市場的檔口。提前做足功課才能事半功倍,整理好面料,開始了一天的找布行動,記者跟隨她的腳步,體驗了一回“找布小哥”的找布經歷。
俞子俊走路總是大步流星,記者需要一路小跑才能跟上她的節奏。她告訴記者,客戶需求各式各樣,但都有一個共同特征就是急,而“找布小哥”就像輕紡市場的特快專遞,每天都在跟時間賽跑。“每天2萬步打底,很多單子需要盡快處理,往往沒時間休息,有時候連吃飯都顧不上。”俞子俊說。
跑了七八家后,要找的消光面料在北市場一家門市有了賣家。俞子俊表示,尋求幫助的客戶基本都是自己找過一大圈子無功而返的人,遞過來的樣布都是最難啃的“硬骨頭”,一年的“找布小哥”生涯,讓她感觸很深。“做‘找布小哥’其實蠻辛苦的,尤其是夏天,走一趟就是一身大汗。但當找到面料的那一瞬間,還是挺欣喜的,覺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這個工作很有成就感。”俞子俊說。
2022年12月19日,“小哥找布”這一全新服務版塊上線運營,業務范圍覆蓋中國輕紡城、廣州中大等專業面料市場。通過建立實體市場人工找布+平臺大數據找布資源網,把傳統找布業務數字化、規范化、平臺化,目前已建立起內部小哥+外部小哥團隊共計50人,通過線上數據匹配+線下上門比對開展實體市場找布服務,累計找布5.4萬人次。
為紡城蓄力 “拉車工”肩扛手拉
這邊是把單子帶進來,那邊是把面料發出去。下午2點,中國輕紡城北市場門口車水馬龍,客商川流不息,這也是拉車工們一天最忙的時候。胡國炎今年63歲,土生土長的柯橋人,記者見到他時,他正忙著為一家經營戶送貨,50多公斤一包的貨物他能一口氣背上二樓,但是沒來得及歇口氣,手里的電話又響起了,一家老客戶來催著發貨了。連軸轉的搬運,讓他沒多久就滿頭大汗。“每天都出汗,哪怕是零下七八攝氏度,下午也一定會出汗,50多公斤一包的貨物需要徒手背上樓,一來一回一般人吃不消的。”胡國炎說。
從最開始的中國輕紡城老市場到現在的北市場,胡國炎從事拉板車行當已有三十個年頭,這輛跟著他風雨兼程的板車已被磨得锃光發亮。他告訴記者,多年下來,他和很多經營戶都成了朋友,其中一家經營窗簾生意的布商已經合作了二十多年,遇到比較重的貨物,老板就成了他的“幫工”,一起搬運一起發貨,雖然累但是覺得生活很充實。“有些貨物一包重達75公斤,裝滿板車重達1噸以上,但生意紅火就覺得干勁十足。”胡國炎笑言。
富貴本無根,盡從勤里得。胡國炎三十年來腳踏實地,用雙手拉出了新生活,也在為中國輕紡城的繁榮發展默默付出。數據顯示,2023年1-11月,輕紡市場群成交額2489.52億元,增長10.29%,輕紡城網上實現成交額858.1億元,增長10.68%,確保了中國輕紡城持續繁榮穩定發展。
服務精細化 “物流人”風雨兼程
“兩個輪子”安全上車,“四個輪子”快速抵達。在中國輕紡城國際物流中心過渡場地,貨車來回穿梭,卸貨、搬運、裝車……一派忙碌景象,彭木祥是“夢祥物流”的負責人,1998年和朋友一起來柯橋跑貨運,2010年成立了自己的物流公司,組建了擁有50余輛貨車的車隊。他告訴記者,五年前,公司就開始走科技化道路,開通了貨運公眾號,所有客戶都可以在手機上看到發貨數量、到貨時間、物流跟蹤,通過信息化手段和精細化服務,贏得了客戶的信賴。
記者在采訪中看到,一塊柯橋區“物流十強企業”牌匾掛在了顯眼位置。彭木祥說,這是2022年中國輕紡城建管委給他頒發的,是榮譽也是動力。貨運物流,運輸安全和時效最為關鍵,二十多年來,一直有一批忠實的客戶跟隨著他,平均每天發出五六輛大貨車,忙的時候有十多輛,從下午4點一直到早上5點不停歇。“2023年上半年物流生意紅火,下半年穩中有升,2024年,我會繼續努力,把團隊帶領好,做好服務的同時,進一步利用科技化手段贏得市場。”彭木祥說。
一車車紡城面料通過“物流人”發往五湖四海,他們對輕紡城的未來充滿信心,作為連接消費和生產之間的重要紐帶,物流也為中國輕紡城經濟繁榮發展注入了強勁活力,如今,彭木祥的兒子也加入了物流隊伍,新成立了一家貨運物流,專跑安徽市場,物流生意經營得風生水起。“父子同上陣,同心協力、共同奮斗,為紹興柯橋美好明天而奮斗。”彭木祥一臉期待。
正因為有著彭木祥這樣的一批“物流人”,每年全球有將近四分之一的紡織品在柯橋交易,遠銷200余個國家和地區,柯橋正持續釋放“產業+市場”優勢,展現出強勁活力、強大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