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汽車內飾,很多人第一反應便是皮質面料,在柯橋,有這么一家企業將紡織材料成功推向了汽車內飾,它就是浙江梅盛新材料有限公司。近日,該公司還成功入選第四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是專注于工業“六基”產業細分市場,創新能力強,市場占有率高,掌握產業鏈關鍵環節核心技術,質量效益優的排頭兵企業。
浙江梅盛新材料有限公司底蘊深厚,最早可追溯至1994年。日前,記者走進“梅盛新材料”,探尋這家曾經的傳統紡織企業入選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背后的秘密。
打破進口壟斷
把紡織材料推向汽車內飾
汽車座椅、方向盤、頂棚……走進“梅盛新材料”的展廳,仿佛進入了一個汽車廠商的展廳,里面陳列著的不是傳統印染企業展廳內常見的漂亮服裝,而是各類汽車零部件。
據介紹,這些汽車零部件都由公司生產的超纖仿麂皮材料包覆而成。這些超纖仿麂皮材料集皮革與纖維的特性于一體,既有皮料的質感又有布料的柔感,還具有耐摩擦、抗老化、恒溫隔熱等性能,是一款有溫度的功能性材料。
把紡織材料推向汽車內飾,這款超纖仿麂皮材料并非普通材料。“它打破了原先該品類材料的進口壟斷。”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原先該品類的材料基本都從意大利、日本、韓國等地進口,如今國產化后,不僅性能更佳,而且成本也大大下降。
深耕主業
從麂皮絨到超纖仿麂皮
與其他“小巨人”企業一樣,“梅盛”的發展歷程也生動詮釋了什么是專注與深耕。這也是公司能入選“小巨人”的一大“法寶”。
“梅盛”是柯橋的一家傳統紡織企業,成立于1994年,早期專注麂皮絨面料的研發與生產,產品遠銷海外;2003年,公司投資2億元引進了國際領先的針刺無紡布生產線,并引入了先進的超纖無紡技術,這也為后來的超纖仿麂皮材料的研發奠定了基礎。此后,公司陸續研發了近百個超纖合成革、仿麂皮產品。2018年起,公司又投入7億元建立了近10萬平方米的“梅盛新材料”廠區,專注超纖仿麂皮材料的研發與生產,進軍汽車內飾市場。
數字化操控、自動化包裝,染化料遠程輸送……如今,走進公司的生產車間,隨處可見自動化、數字化生產的場景,而且重點工序獨立間隔,廠區環境干凈整潔。
研發+創新
厚積薄發迎來下一個“春天”
從1994年至今,“梅盛”專注與深耕的背后是對研發創新的重視。“平均下來,這些年我們的研發投入占總營收的5%以上。”該負責人說。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公司建有一個先進的生態超纖新材料研發中心,并被評為省級博士后工作站。同時,公司還擁有一支由國家“啟明計劃”專家,省級海外工程師帶領的專業技術研發團隊,并長期與東華大學、浙江理工大學、日本信州大學等國內外高等院校保持合作。自成立以來,公司已獲得國家發明專利25項,并牽頭起草了1項國家標準,3項行業標準,6項團體標準。
厚積而薄發。近年來,受疫情的影響,紡織企業間的競爭尤為激烈,轉身闖入汽車內飾市場的“梅盛新材料”卻逆勢突圍,與多個海內外汽車品牌深入合作,近幾年一直保持著穩定增長。“今年以來,公司依然保持了20%的增速。”該負責人,接下來,公司會繼續深耕汽車內飾這一細分領域,力爭成為汽車內飾超纖行業的領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