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紡織產業電子商務的崛起,許多坯布的中間商感覺壓力越來越大,許多電子商務也慣用“沒有中間商賺差價”來吸引供需雙方,一時間中間商就仿佛變成了個壞人,而電商儼然是那個抓壞人的警察。更有人說不承認有“中間商”的概念,應該叫價值商。在老孫看來只要是在供需之間的產品和服務身上獲得利益的商人就是中間商,存在就必有其價值。喊著消滅中間商的人未免思想上有些偏頗,電商只是為了信息流的更加流暢、平衡以及數據化,為營銷及市場的智能化打下基礎,絕不是為了所謂的“消滅”誰。
在我們古代,商人的概念實際上主要就是指的中間商,進、出、囤、押、求利是基本的商人生存方式,不管信息、物流如何發達,中間商的作用都是無法替代的,這是因為由于紡織產品需求的周期性,市場各種情況的不確定性,以及服務提供的深度的差距,紡織廠是很難完全滿足客戶的需求的。比如在疫情期間,坯布的需求減少,而廠家又不得不維持生產,只好把過剩的產品賣給中間商,中間商為企業輸血續命。服裝廠資金緊張,紡織廠也不寬松,中間商的資金為交易的達成提供了保證。淡旺季庫存的調劑,品種合理平順的生產,對開發新品宏觀的預測,產品流行趨勢的押寶,對產品的增值服務,都離不開中間商。因此電商和中間商不是對立的關系,而是平行攜手為上下游服務的伙伴。經營好的中間商都會很好的發揮電子商務的作用并且不斷提升自己的內在價值。而在許多時候電商自己也是中間商,因為電子商務不會是免費的。同時中間商要想生存發展的更好,就不能僅靠少量的信息不對稱來經營。電子商務也不能只靠一個平臺包打天下。都要認真挖掘增值服務才能壯大成長。
在我們中國輕紡城直接的坯布交易占比并不高,更多的是許多面料商們根據下端服裝廠,商超或國外客人的要求或自己開發的面料實現的交易,這些交易是把坯布根據客戶或根據自己的研發進行加工、印染及后整理等增值服務來實現的,從這種意義上來說,所有面料商都是中間商,我們輕紡城就是一個巨大的中間商市場,數量龐大的印染后整理企業就像強大的服務基地。
中間商和電子商務如同我們每個人的左手和右手,不可能像老頑童一樣上演左右互搏之術,相互協調發展才能共同進步,創造出紡織行業更加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