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就要進入2020年第四季度了,市場進入了后疫情時期,受前期國內及目前國外市場需求的影響,我國廣大坯布的經營及生產者攻堅克難,砥礪前行,以自己的勤勞、堅強和智慧譜寫出了一曲壯歌。在紡織品的消費終端表現為:消費者的消費更加的理性,對性價比的追求愈加嚴苛,消費需求呈現了一種緊縮的態勢。這無疑對我們的坯布市場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坯布作為紡織品的初級產品,如何能夠順利度過難關擺在了每個坯布生產經營者面前。以我來看目前的市場產生了相當大的分化,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由信譽產生的客戶分化。在疫情前,人們更多的是考慮如何擴大產能,增加客戶,使產量盡快增長,以期實現規模效益。疫情后,人們對擴能顯得更加謹慎,對客戶的選擇上更加的嚴格。在市場上老板們說的比較多的話是,盡量保留信譽好的客戶來做,不敢再像以前一樣,來的都是客了。很多人都收縮到幾個質優的老客戶,對于覺得不太靠譜的客戶干脆就說沒貨或者不做了,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風險。每個人也會比過去更加珍惜信譽,名聲不好的人都被敬而遠之了,賒欠貨款也比過去少了很多。
其次是產品的分化。過去的坯布生產和經營中,每個老板都會突出自己的特長,或以質量取勝,或以價格優勢占領市場,或以高新特奇跳開低層次競爭。而目前對產品的要求就更高了,單靠一種優勢越來越難了,要綜合產品質量、價格、檔次及服務各個方面。也就是說我要的東西要好更要便宜。在目前市場上看來,經過紡織工藝改造和深加工創新的產品會更受歡迎,比如目前相對熱銷的仿真絲、仿記憶、仿麻、仿天絲、仿醋酸、仿棉、仿絨、仿牛仔、仿皮革、仿毛、仿銅氨等產品,以成本較低的化纖原料代替價格較高的原料,以此達到降低成本保持功能的目的。現在在市場上僅憑手感你已經不敢判斷一塊面料是什么質地的了。因此以我來看在目前市場上短纖產品要比長絲產品受影響大一些。一些以專做高檔或低檔的工廠將會向中間靠攏,在摸索中發現能滿足市場的最佳契合點。受總體供需的影響,目前坯布價格和年前相比普遍下降了15-30%不等。
營銷方式的分化。受疫情的影響,出國機會被壓縮,開展國際業務靠走出去越來越難,利用網絡營銷日益得到了廣大經營者的重視。墨守成規,還想依靠客戶上門,朋友介紹,推門拜訪的方式來拓展銷售渠道的終究要被出局。線上線下的交易會也越來越受到重視,不斷推陳出新的新媒體也在補充著拓展方式,例如抖音、直播等。是跟隨潮流還是漠視亦或抗拒潮流也正在將經營者不斷地分化。
分化是不可避免的,而在市場分化中你否是做守信重諾,把握好產品需求脈絡,追隨新技術的腳步將是決定你分化方向的抉擇。走到了正確的方向,相信會有一大批的經營者實現鳳凰涅槃,走向更美好的將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