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黑五以及圣誕季的到來,外貿市場似乎又有了新的動向,旺季反映更加明顯訂單自然也增多了起來。最近有紡織老板接到了一個美國的外貿訂單,總共需求60萬套登山服涉及面料估計一百多萬米。
現在看見大訂單,大家肯定都會關注這個訂單的利潤如何,據了解,這筆訂單1米的利潤能在1塊多,其主要也是受益于目前人民幣匯率正處于低位,又加上海運費下跌,在幾重利好下,這筆訂單利潤還是相對比較可觀的。
下游百萬米訂單提振聚酯信心
市場還需等待產業鏈庫存緩慢消化
而滌綸長絲作為聚酯產業鏈的下游,今年以來一直處于疲軟狀態。曾將話語權一度集中在手中的滌綸長絲廠家,今年由于產能過剩埋下的隱患不斷加深,開始逐漸累庫存,在下游需求不足的形勢下,滌綸長絲庫存達到了多年以來的高位。原本該是旺季的10月,不僅僅是價格偏弱運行,聚酯市場主流產銷超百行情更是屈指可數,并且持續性極為短暫,多是“一日游”行情。
庫存不斷在增,價格就不斷在降。以滌綸長絲POY 150D為例,目前價格已經跌至今年以來的最低位水平。而隨著旺季結束織造端開始降開工,訂單漸入尾聲及資金壓力下,對原料滌綸長絲的需求并不強烈。反饋到PTA、乙二醇方面,需求也隨之減少。
目前下游百萬米訂單這一消息可以說是10月以來紡織化纖市場收到最好的消息。現階段,經濟衰退的擔憂、地緣政治危機以及不斷增長的融資成本都讓紡織化纖廠的信心一降再降。這不僅僅是紡織廠的問題,而是貫穿整個產業鏈、一直到零售端的問題,下游訂單不斷減少一直在阻礙上游需求。只有等到產業鏈庫存消化,紡織生產的運行才會趨于正常,屆時訂單才會慢慢增加,但這需要很長的時間。
“旺季沒有缺席,只是后移”
根據券商研究報告觀點,受全球疫情影響,二、三季度化工品需求同比減少,原有的旺季時間被動調整,隨著疫情逐漸被控制,企業加速復工復產,原有的旺季將延后至四季度。疫情期間中國、美國PMI值一度跌至30以下,6月以后中美PMI值則快速提升至50%以上。
自復工以來,企業景氣指數和企業家信心指數均大幅回升,下游紡織行業需求快速回暖,盡管上半年受疫情影響,企業開工率不高,但下半年多數企業從復工復產轉向滿工滿產,集中向下游客戶趕單交貨,加上國內雙十一、圣誕節的備貨需求,國內+海外年底前的下游趕單需求有望集中釋放。
但市場兩級分化越來越明顯,在如今行業不景氣下,受益的企業或僅占部分,寒冬褪去之后,財務結構穩健的化纖企業將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