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古是絲紡織、棉紡織大國,影響世界的“絲綢之路”,自古代中國起就彰顯了我國在紡織、服裝上的商貿探索。到現在,中國仍然是紡織品的第一生產國和第一出口國,2021年,中國紡織品出口額約占全球紡織品出口總額的近半數。
出海搶單 層出不窮
近段時間,受疫情疊加全球需求疲軟影響,很多紡企表示訂單下滑,為了改變現狀,紡企出海搶單的新聞,層出不窮。
9月13日,由20家紡織企業近40位外貿人組成的海寧首個包機出海搶單團,從杭州蕭山機場起飛前往日本參加為期3天的日本大阪國際生活用品展暨第15屆浙江出口商品(大阪)交易會拓市場、搶訂單。
7月份,許村的嘉利和也派出了出海搶單小分隊,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隊長何超表示,目前國際需求還是巨大的,這些訂單如果你不去搶,就被其他國家地區搶走了。目前國內企業存在的問題就是長時間沒有與國外客戶面對面交流,導致供給方和需求方脫節了。
除了傳統紡織品外,中國紡機產品出海也風頭強勁,目前已出口至約190個國家和地區,出口勢頭持續不減,特別是近五年,在“一帶一路”市場的深耕令人關注。印度、越南、巴基斯坦等位居中國紡機出口前五位的國家和地區總金額占比已遠超50%。
據中國紡織機械協會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出口至印度的紡機產品總額約9.13億美元,同比增長79.75%,三年中增量最大的是非織造布機械;巴基斯坦位居2021年中國紡機出口第三位,金額同比增長115.94%,其中印染機械位居中國紡機出口國之首;土耳其2021年從中國進口紡機產品超4.17億美元,遠超2019年的1.86億美元,增量市場主要為非織造布領域。三年間,中國出口至該國的非織造布機械金額增長了325%,紡紗機械、針織機械也有高于200%的增長。
紡企出海 由來已久
1998年,濱州市亞光家紡有限公司在悉尼成立了亞光澳大利亞公司,目前已居澳大利亞巾類產品行業首席地位,市場份額占到60%。
2012年,波司登高調“出海”,在英國倫敦的南莫爾頓街28號開設了旗艦店。
2018年,知名設計師趙卉洲的品牌“HUI”,成為第一個進入米蘭時裝周官方日程的中國品牌。同年,運動品牌李寧和時尚女裝品牌太平鳥正式亮相紐約時裝周。
據《全球消費新趨勢與中國品牌出!穲蟾骘@示,2021年,中國品牌全球信任指數逆勢上升,與2019年相比影響程度上升6%!跋R簦⊿HEIN)”等電子商務平臺風靡海外,引發國際市場關注。
政策利好 風險減少
今年7月21日,人民銀行近日印發的《關于支持外貿新業態跨境人民幣結算的通知》正式實施。中國14億人、俄羅斯1.4億人、印度14億人、巴基斯坦2.2億人、伊朗0.8億人、東盟6億人,加上非歐部分國家,使用非美元支付系統的人數能輕松突破40億。對紡織人來說是個利好消息,能降低匯率波動風險,減少原料輸入性通脹可能。
作為紡服大國,中國紡服形成由上游原材料到中游面料加工再到下游服飾管理的全產業鏈,擁有設計、布料和成品制造到倉儲物流的制造產業集群。
關于出口紡織業未來的變化,可以參考紡織行業“十四五”規劃中的重點任務(四)提升國際化發展層次與水平,里面提到:
促進國際國內雙循環
高效率應用纖維原料、高端裝備和基礎件、精細化染料助劑、品牌和渠道等優質國際資源,滿足紡織行業轉型升級和紡織產品消費升級需求。推進紡織行業領域質量標準、認證認可的國際國內相銜接,以同標同質促進紡織品服裝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流通順暢。
加快外貿出口轉型升級
進一步提升出口產品質量和附加值,加快發展跨境電商、網上交易等外貿新業態新模式,引導企業深耕傳統出口市場、拓展新興市場,培育新的外貿增長點。發揮海外展會作用,加強國際化營銷,擴大我國品牌的國際影響力,提高紡織品服裝自主品牌出口比重。
提升跨國資源整合能力
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打造以我國紡織產業體系為資源調配中心的全球生產網絡,有序協調國內外制造產能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