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纖維都含有雜質,在紡織加工過程中又加入了各漿料、油劑和沾染的污物等,這些雜質的存在,既妨礙染整加工的順利進行,也影響織物的服用性能。
前處理的目的是應用化學和物理機械作用,除去織物上的雜質,使織物潔白、柔軟,具有良好的滲透性能,以滿足服用要求,并為染色、印花、整理提供合格的半制品。
棉:原布準備、燒毛、退漿、煮練、漂白、絲光。
滌:坯布準備、精煉(液堿等)、預縮、預定型、堿減量(液堿等)。
燒毛
通常,從紡織廠進入印染廠之后,坯布首先應經過檢驗、翻布、分批、打印和縫頭等工序,然后進行燒毛加工。
原因: ①未燒毛的布面上絨毛過多,長短不一;②光潔度差,易沾污;③在后序染整加工中易掉毛,導致印染疵。
燒毛目的:①改善布面光澤;提高光潔度;②改善抗起毛起球性能(特別是化纖織物);③改善風格,燒毛會使織物變得挺括、有身骨。
退漿
在織造過程中,經紗受到較大的張力和摩擦,易發生斷裂。為了減少斷經,提高織造效率和坯布質量,在織造前需要對經紗進行上漿處理,是紗線中纖維粘著抱合,并在紗線表面形成一層牢固的漿膜,使紗線變得緊密和光滑,從而提高紗線的斷裂強度和耐磨損性。
退漿目的:上漿后漿料透入纖維之間,部分附于經紗表面,在提高紗線性能的同時,漿料污染染整加工液,阻礙纖維與染化料的之間化學作用,使染整加工難以進行。
漂白
經過煮練后,織物上的天然和人工的雜質已極大部分去除,但對于漂白和淺色織物來講,還要經過漂白。即要進行去除色素,提高白度為主要目的的漂白加工;w不含色素,經煮練后已很潔白,而棉纖維經精練后色素仍然存在,白度差,因此漂白主要是針對棉纖維上的天然雜質所進行的。
絲光 (全棉面料)
紡織品在承受一定張力的狀態下,借助濃燒堿的作用,并保持所需要的尺寸,可獲得絲一般的光澤,這一過程被稱為絲光。
絲光的目的:①改善織物表面光澤和手感:由于纖維的膨化,纖維排列更加整齊,對光線的反射更有規律,因而增進光澤度;②提高染色得色率:經過絲光整理后,纖維的晶區減少,無定形區增加,因而染料更易進入纖維內部,上色率比未絲光的纖維棉布提高20%,且鮮艷度提高,同時增加對死面的遮蓋力;③提高尺寸穩定性:絲光有定型作用,可以消除繩狀皺痕,更能滿足染色和印花對半制品的質量要求。最主要的是經過絲光后,織物伸縮變形的穩定性得到了很大提升,因而大大降低了織物的縮水率。
精煉、預縮(化纖面料)
精煉預縮的目的主要是去除織物(纖維)上的油劑、漿料以及在織造儲運過程中所吸附沾染上的污垢,同時在高溫精煉中也能溶落纖維上部分低聚物。坯布在堿量前需預縮,主要加入去油靈、燒堿等助劑;w織物前處理在高溫高壓染色機中進行。
堿減量(化纖面料)
堿減量原理與作用
堿減量處理是在高溫和較濃的燒堿液中處理滌綸織物的過程,聚酯纖維在氫氧化鈉水溶液中,纖維表面聚酯分子鏈的酯鍵水解斷裂,并不斷形成不同聚合度的水解產物,最終形成水溶性的對苯二甲酸鈉和乙二醇。堿減量的設備主要有溢流染色機、連續式減量機、間歇式減量機三種,除溢流染色機外;連續式、間歇式減量機可對剩余堿液進行回收續用。對部分堿減量產品為保證坯布外觀形尺寸的穩定性,需增加一道預定型工序,然后進入染色工序。